历史|历史上的三大悼亡词,每首都让人肝肠寸断,第一首更是家喻户晓( 二 )


历史|历史上的三大悼亡词,每首都让人肝肠寸断,第一首更是家喻户晓
文章插图
而结尾则采用了一个相对生活化的温馨的回忆:妻子在灯下缝补旧衣。相对于《江城子》的婉转,贺铸的表达是更加质朴而直接的。
在表达手法上和朱自清的《给亡妇》有异曲同工之处,着重回忆生活的细节,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和缅怀,而生者和死者的联系却依旧紧密。或许在风雨半生之后,年少的热情和浪漫早已褪去,他所奢求的,不过是一个能够相依相伴,共度残生的亲人。
三、《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不同于前面两首,第三首悼亡词是颇有争议的。有人更喜欢李清照的《孤雁儿》也有人更偏爱元稹的《遣悲怀三首》,但论艺术造诣、历史定位和流传度,第三首悼亡词还是应该首推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历史|历史上的三大悼亡词,每首都让人肝肠寸断,第一首更是家喻户晓
文章插图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字容若。他是清代最懂浪漫的词人,他的词作,多以温柔缱绻,多情著称,至今仍被人视为清代第一情圣。他和妻子卢氏一开始并无情意,他属意的是青梅竹马的表妹,而与妻子的结合,只是因为门第匹配而已。然而生活就是充满意外和惊喜的,婚后,他发现卢氏和他非常像,一样温柔浪漫,一样纯真,一样满是孩子气。
“绣塌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卢氏曾问过纳兰容若,世上最悲伤的字是哪个?容若不能答,卢氏说是“若”。因为一句话一旦以“若”开头,往往都是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卢氏故去后,纳兰容若几乎每年都会为她写悼亡词,不知当时他是否会想:“若你还在,该有多好。”
小结
这三首悼亡词,都各有各的动人之处,也从各个角度诠释着作者对夫妻感情不一样的理解和表达。但其中也有着相同的一点,那就是他们都对亡妻感情真挚,也令人扼腕。正是藉由此,他们的这三首词作,才成为了千百年来的悼亡名篇,被列为悼亡词三甲。
年少时的我们或许并不敏感于此,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习惯了告别,告别那些陪伴、温暖过我们的人之后,再伴着这些文字,寥寥数语却总能勾起人的些许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