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说事|得奋其志,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孙坚北伐:扰攘之际( 二 )
第二是兖州这个革命根据地现在的革命形式已经混乱了 , 还没开始讨贼 , 内部火拼已经开始了 , 说明这里的革命意志并不强烈了 。 这些诸侯其实都是无心革命 , 只在乎瓜分地盘的 。 这和曹操的价值取向是相违背 。
曹操有识人之明 , 这样固步自封的张邈自然是不值得合作、联盟和投资的;所以曹操选择了“儿时玩伴”袁绍 。 有些朋友会说 , 选择袁绍说明曹操的眼光也不咋滴呀!袁绍是历史上有名的优柔寡断、色厉内荏的主呀!在这里 , 需要为袁本初同志正名一下 , 袁绍绝对是三国历史中严重被低估的一位大神 , 从其一手策划“东汉崩盘”的好戏就可以略见一斑 。
文章图片
袁绍是一个被低估的枭雄
曹操舍近求远地去河内投奔了袁绍 。 古人相见、英雄诉怀 , 两人有了一次精彩的对话 , 在问及今后该作如何打算的时候 , 袁绍如是说:“我当南据黄河 , 北阻燕、代 , 兼收戎狄之众 , 向南以争天下 。 ”而曹操则说:“吾任天下之智力 , 以道御之 , 无所不可 。 ”
这基本上体现出了两人此时的人生规划上的差距 , 后世很多人也把这一幕当作依据来非议袁绍的目光短浅 , 来歌颂曹操的壮志凌云 , 其实这是有失偏颇 。 事实上 , 此时的曹操在各方面的见识上是远不如袁绍的 。 袁绍是世家门阀 , 家学渊源 , 对于政治、历史、时势这些事情是有深刻而又独到的见解的 。 他在总结“治乱兴衰为我所用”上真有独到之处 , “汉末崩塌”的剧本就是他参考借鉴的是东汉所有外戚宦官乱斗的结果;董卓横空出世 , 收割了他的胜利成果 , 他又当机立断地直奔冀州 , 这都说明他对天下大势的走向有着很清晰的认知 。 进入河北 , 他的借鉴蓝本不是别人 , 就是东汉的开创者刘秀 。 当年刘秀借河北发家 , 然后打残中原 , 随后定两京、拿山东 , 最后定凉、益 。 他基本上也是全部借鉴的 。
他对曹操说我要向南拒守住黄河 , 北面拿下燕、代 , 然后收下幽云铁骑和外国雇佣军 , 向南再气吞山河 。 这是深刻符合古代军事战争的发展形势的 , 并且袁绍在这个规划中做到了有方向、有策略、有措施 , 计划生动又具体、可行又可信 。 而曹操这个时候只能走唯心主义 , 没有具体的规划 。 也是就说 , 此时的曹操 , 还不够成熟 , 否则 , 前不久 , 他也不会充当炮灰单枪匹马地去打董卓了 。 此时的曹操 , 是希望自己能做一个王佐之才 , 是希望成为世家大族的一员 , 还没有彻底达到打破士族政治的高度 。
文章图片
此时的曹操和袁绍还有差距
这一幕插曲 , 其实也体现了曹操和袁绍在底层基础上的云泥之别 , 有时候 , 诸如见识的问题 , 真的不是你如何努力就能水到渠成的 。 事实上 , 刘备跟曹操比 , 也有同样先天性的差距 。 这不仅仅是寄生虫与资本家之间的差距 , “四世三公”和“赘阉遗丑”之间 , 其实也有着类似量级的鸿沟和差别 。 因为人 , 很多时候 , 你所看见的才能决定你所思考的 。
不过 , 有的时候 , 风云际会的历史剧本会帮你神奇般的跨过那天差地别 。 所以 , 我们在借鉴历史的时候 , 引经据典、参考形势要越完美越好、越周全越好 , 当然 , 也要越冷静越好、越理智越好 。
当年的刘邦预算不到自己会成为率先闯进咸阳的人 , 如今的曹操也并不知道这个时代的改变者就是他自己 。 所以 ,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 , 首先要接受生活安排的剧本 , 然后 , 当剧组来找你演出的时候 , 请微笑地当好演员 。 董卓反击、心惧孙坚
文章图片
董卓恼羞成怒
时间很快来到了190年冬天 , 董卓在搞定谈妥并州白波军后开始反击了 。 说句实在话 , 这也不能怪人家董卓一旦腾出手来 , 就要收拾这些诸侯 。 因为董卓最开始是抱着和士族集团们共享荣华富贵的 , 但是这个士族代表先是欺骗利用 , 后是威胁恐吓 , 是可忍孰不可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