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说事|得奋其志,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孙坚北伐:扰攘之际


老易说事|得奋其志,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孙坚北伐:扰攘之际
文章图片
孙坚的人生:过刚易折
史学家孙盛在点评孙坚这个人物的时候 , 说过这样一句话:“孙氏因扰攘之际 , 得奋其纵横之志 , 业非积德之基 , 邦无磐石之固 , 势一则禄祚可终 , 情乖则祸乱尘起” , 窃以为 , 还是比较公允的 。 在三国的历史上或者《三国演义》的小说中 , 很多人被孙坚披坚执锐、猛冲猛打的形象所迷惑了 , 认为孙坚就是一个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英雄 , 这其实是一种历史的误解 。
老易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去追求成功、追求功名 , 但是每个人也都不能被功利主义蒙蔽了双眼” 。 ‘沐猴而冠’的故事告诉我们 , 穿了衣服的猴子依然是一只可笑的猴子 , 有些人虽然成就了一番看似伟大的事业 , 但其成功之路、为人之道是不值得我们仿效和借鉴的 。 孙坚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定孙坚自我突破的能力和所取得的成绩 , 而是希望在介绍孙坚奋起的同时 , 能让大家更为冷静地思考一些成功的逻辑和人生的哲学 。 也许 , 只有一个真实的孙坚才能让我们明白:浑水摸到了鱼 , 不代表真正具备了打渔的本事 。 我们终归要脚踏实地地生活在一个真实而又残酷的现实环境中 。 群雄畏首、曹操奔袁
老易说事|得奋其志,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孙坚北伐:扰攘之际
文章图片
越到最后 , 曹操越显英雄
董卓入驻都城洛阳之后 , 窃国器、挟幼主 , 一时间忘乎所以、嚣张跋扈 , 这就让董卓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众矢之的 。 “匹夫无罪、怀璧有罪” , 何况董卓还是真正的罪人 。 一时间天下的士大夫们群情激愤 , 纷纷兴兵讨伐 。
其实这个事情的本质还是士族阶级和军阀集团的利益定位不同而造成的 , 谁都想成为这花花世界的主宰 。 一直把“治天下”视为己任的士族门阀 , 又怎么会接受董卓这样一个莽夫的嗟来之食呢?但是 , 这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自古以来 , 读书人总是习惯“谋定而后定”、“雷声大而雨点小”、“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 所以十多路诸侯气势汹汹 , 其实都不过是走走过场 , 真正以天下为己任、满腔热血的诸侯其实不过曹操一人而已 , 其余之人都是隔岸观火的投机分子 。
曹操在汴水被董卓的部将徐荣一击即溃 , 这也说明军事战争中 , 非专业的临时武装对抗专业化的军队往往是没有什么优势 。 被徐荣一次性打光了家底的曹操 , 回头再次动情地游说那些诸侯 , 并提出“三路合击”的战略计划 , 奈何诸侯们始终无动于衷 。 无奈之下 , 曹操只能南下扬州 , 自行募兵 , 以图东山再起 。
老易说事|得奋其志,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孙坚北伐:扰攘之际
文章图片
诸侯联军就是一个笑话
等曹操自扬州募兵再回中原的时候 , 各路讨董联军早已经解散 , 一群蝇营狗苟的联盟又岂能长久?!其中 , 冀州牧韩馥怕袁绍危及自己 , 动不动就减少对河内的粮食供给;兖州本是反董的革命根据地 , 却率先进入了内讧 。 兖州刺史刘岱跟东郡太守桥瑁历来不对付 , 刘岱忍无可忍 , 联合了张邈和济阴太守吴资直接杀了桥瑁 , 命手下王肱兼任了东郡太守 。 这些都说明 , 讨伐董卓的联军除了给世人上演了一部“狗咬狗”的闹剧外 , 一事无成 。
这次再回来 , 曹操并没有再找老朋友张邈 。 而是投奔了另一个老朋友袁绍 。 按道理说 , 陈留是大郡 , 张邈又是酸枣联军中名气最大(当年大名鼎鼎的士族“八厨”之一)、实力最强的 , 而且陈留离谯县老家近 。 所以曹操要投奔张邈才是符合常理的 。
老易说事|得奋其志,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孙坚北伐:扰攘之际
文章图片
这其中就牵涉到两个原因:
第一是张邈跟曹操的关系并没有好到我们所理解的那种地步 。 张邈是一个相对保守的知识分子 , 对于整天喊打喊杀的曹操其实内心是有些许轻视和防备的 。 如果张邈真是曹操的知己 , 也不会在曹操率先出兵被打成光杆司令之后 , 而刻意保持沉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