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豪族末日:安史之乱扫荡地方大族,黄巢起义屠戮两京阀阅( 二 )


在这个过程中 , 豪族逐渐开始分化 。 一伙人放弃了对政治权力的追求 , 留在了地方 , 但这伙人很快就被权力所遗忘;一伙人执着于对政治权力的追求 , 挤入了两京之地 , 但这伙人很快就再也回不到地方 。
权力和官阶成为最重要的原则 。 这时候 , 豪族之间就开启了冷酷的计算 。 那些连续几代人都没有高官的豪族 , 就不在被认定为豪族 , 甚至会从族谱中删除 。
02.顶级的阀阅:必须进入到两京地区
地方的豪族要晋级为顶级的阀阅 , 就必须挤入庙堂、培养出朝堂高官 。 但是 , 权力是最重要的原则 , 而权力又是剧烈变化的 。 所以 , 为了确保顶级阀阅的地位 , 就必须能够一直培养出朝廷高官、活跃于庙堂 。
所以 , 那些积极进取的豪族们 , 就一定要向两京地区迁徙 , 即长安和洛阳一带 。 豪族要晋级为顶级阀阅 , 为什么一定要迁徙到两京地区?想当然的原因 , 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 但底层的原因则是科举制 。
一般认为隋唐的政治力量 , 源自关陇贵族 。 但从更宏大的层面来讲 , 隋唐解决了胡汉混一的问题 , 所以隋唐才能成就统一 。 而解决胡汉混以问题的这群人 , 恰恰不是九品中正制下的那些堕落的士族 。 所以 , 隋唐就一定要去豪族化 , 隋唐皇帝跟豪族大家的关系一直就不怎么好 。 而为了在豪族之外培养出皇帝自己的政治力量 , 两大帝国就要在顶层设计上做文章 。 这个文章自然就是科举制 。 但科举制并没有改变豪族的底色 。
唐朝的科举根本就没有公平性可言 。 考得上、考不上 , 全凭考生的家族背景 。 因为在考试之前 , 是允许考生与主考官之间进行干谒交流的 。 这种情况之下 , 文学才华一定让位于家族背景 。 所以 , 黄巢这种人屡试不第 , 也就不奇怪了 。
即便是真才实学 , 也是豪族最厉害 。 顶级的三所学校 , 国子学、太学以及四门学以及顶级的名师 , 全在长安 。 而且 , 这些学校一般只服务于官员贵族子弟 。 这就是一种机会的不均等 , 地方考生还有什么机会能挤进大唐官场?
所以 , 豪族要挤入庙堂 , 就必须迁徙到两京地区 。 一个是可以通过联姻等手段与权力建立紧密联系;一个是可以方便家族新人与朝廷官员建立亲近的=关系;一个是也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 。 所以 , 科举制只是规范了豪族进入官场的通道 , 但改变不了豪族时代的本质 。 但 , 豪族仍要服从这个通道安排 , 所以他们一定要成为两京的顶级阀阅 。
03.安史之乱:不同于五胡乱华 , 所以能扫荡豪族
安史之乱与五胡乱华的最大区别 , 就是它的突然性 。 渔阳鼙鼓动地来 , 然后说来就来了 。 公元755年农历11月起兵 , 而农历12月下旬 , 安禄山的十几万大军就横扫河北、攻占洛阳 。
五胡乱华呢?先是八王之乱折腾了一个前奏 , 再是刘渊山西起兵 , 后是刘汉与前赵、后赵 , 再后又是鲜卑人又是氐羌人 。
于是 , 五胡乱华引发的北人南迁 , 豪族们可以举家举族的向南迁徙 。 而安史之乱呢?根本就不可能给豪族们举家举族南迁的机会 。 五胡乱华是衣冠南渡 , 安史之乱就是衣冠变流民而后流民再南迁 。 因此 , 北方的地方豪族基本上就被彻底扫荡了 。
而且 , 唐朝的地方豪族与两晋的地方豪族 , 也不是一个级别 。 两晋豪族 , 主要是地方豪族 , 地方豪族先是根植于地方然后才跻身中央 。 唐朝豪族 , 已经分化成了两伙人 。 一伙人是处庙堂之高的两京顶级阀阅 , 这伙人才是真正的豪族 , 但他们没有地方力量的支持 。 一伙人是处江湖之远的地方豪族大家 , 这伙人虽然拥有地方名望 , 但他们没有权力的加持 。
所以 , 地方豪族大家 , 可能有财富、有名望 , 但没有组织能力 。 两晋地方豪族可以组织坞堡武装 , 但唐朝地方豪族就只能跟着平民一起往南跑 。
唐朝的地方豪族被扫荡了 , 那么两京地区的顶级阀阅呢?他们只是受到了冲击 , 但没有被扫荡 。 一个原因是地方豪族没时间跑路 , 但两京阀阅却有时间跑路 。 因为安禄山被阻潼关数月 。 另一个原因是安禄山也要争取两京阀阅的支持 , 叛军肯定要抢劫两京财富 , 但安禄山也要抢劫两京官员 , 让这些人为己所用 。 所以 , 两京豪族 , 甚至唐朝的庙堂官员 , 不仅没有被扫荡 , 反而成了抢手货 , 大唐政权和大燕政权都要争取 。 杜甫就是在两京陷落后 , 跑到凤翔然后被唐肃宗授予左拾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