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侃史|夜有烛火”:从古代的照明,聊聊小小蜡烛的影响力,“昼有天日

夜幕降临 , 仿佛给人间披上了一层黑色的轻纱 , 又薄又匀 。 满天星河 , 晖光破碎 , 室内红烛 。 满屋生辉 。 所以《法华经》说:“日照昼 , 月照夕 , 烛照日月所不及 。 ”可见自古迄今 , 在夜的天地里 , 人们是离不开蜡烛灯火的 。 “昼有天日 , 夜有烛火” , 用光明驱逐黑暗 , 由来亘久 。
老妪侃史|夜有烛火”:从古代的照明,聊聊小小蜡烛的影响力,“昼有天日
文章图片
一、蜡烛、油灯未出现前古代的照明方法
远古洪荒时代的北京猿人 , 就知道用天然火种驱散夜幕的黑暗;一万七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已学会了人工取火以迎取光明;四千九百年前我国三皇之一的祝融 , 被尊为火祖 , 推为炎官 , 奉为火神 。 《周礼》中记述的“火师监燎” , 说的就是周朝有专职官员掌管皇宫中的照明 。
蜡烛与油灯出现之前的照明方法 , 是点燃多脂的树枝;用嵩草、苇茎、松枝、荆条等捆扎成束 , 用时浇上动物的油脂 , 或插于庭院 , 或置于室内 。 夜行时 , 左手肇着火把 , 右手拿根木棍 , 时时拨去灰烬 。
老妪侃史|夜有烛火”:从古代的照明,聊聊小小蜡烛的影响力,“昼有天日
文章图片
在室外点燃的叫爟火 。 据《吕氏春秋·本味》记载:“汤得伊尹 , 祓(古代为除灾去邪而举行的仪式)之于庙” 。 说的是古时用爟火为祭祀照明 。 后来演变为“炬火”火炬” 。 在室内照明的叫爝火 。 庄子的《逍遥游》就有“日月出矣 , 而爝火不息”的记述 。 爝火 , 《吕氏春秋·求人》也称作焦火:“十日出 , 而焦火不息 , 不亦劳乎!”
前秦有“秉烛”一语 。 《古诗源》也载:“生年不满百 , 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 , 何不乗烛游?”李白也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喟感:“古人秉烛夜游 , 良有以也” 。 “秉烛”在这里不能理解用手拿着蜡烛 。 《礼记·曲礼上》注释:“古来未有蜡烛 , 唯呼火炬为烛也 。 ”所以这里的“秉烛”是夜行时手擎的火把 , 用以照路 。 犹如今天的路灯或手电筒 。
老妪侃史|夜有烛火”:从古代的照明,聊聊小小蜡烛的影响力,“昼有天日
文章图片
古人把月亮叫作玄烛 。 三国魏文帝曹丕在《与繁钦书》中写道:“白日西逝 , 清风赴闱 。 罗帏徒祛 , 玄烛方微” 。
《宋史》记述:“泉台寂鱼取烛荧煌” 。 说的是以鱼为烛 , 称“鱼烛” 。 据《史记》载:“秦始皇葬骊山 ,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 机相灌输 , 上具天文 , 下具地理 。 以人鱼膏为烛 , 度不灭者久之” 。
看来这“鱼烛”不是蜡烛 , 而是油灯 , 或谓之巨大火炬 。
无独有偶 , 在海外 , 也有“鱼烛”之物 。 北太平洋里 , 生活着一种名叫“艾马拉霍”的鱼 , 有一尺来长 , 体内含有大量脂肪 , 当地居民把棉绳穿过这种晒干的鱼腹 , 外露一截烛芯燃烧均匀 , 非常耐点 。
老妪侃史|夜有烛火”:从古代的照明,聊聊小小蜡烛的影响力,“昼有天日
文章图片
据学者闻一多考证 , “薪”字 , 也作火把 , 在烛的总括之内 。 又据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草语》说 , 广东有一种“竹烛” 。 粤东山区客家人砍竹浸水塘中 , 一个月后 , 取竹晒干 , 即可作烛燃点 , 火不易熄 。 夜间行路 , 照明多用此 。 相传南宋丞相文天祥 , 驻防南岭 , 好燃此竹 。 因此 , “烛竹”又叫“丞相竹” 。
还有一种藜 , 俗称红心灰藋 。 古时无烛 , 读书燃藜 , 其光最明 , 传火彻夜 。
老妪侃史|夜有烛火”:从古代的照明,聊聊小小蜡烛的影响力,“昼有天日
文章图片
二、用蜡年代的推敲
蜡烛 , 是指“以膏脂制成用以取明者谓之” 。 谁人发明?起于何时?一时尚难查考翔实 。
《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有一种“妖烛”:“宁王好声色 , 有人献烛百钜 , 似蜡而腻 , 似脂而硬 。 不知何物所造也 。 每至夜筵 , 宾妓间坐 , 酒酣作狂 , 其独则昏昏然如物所掩 。 罢则复明矣 , 莫测其怪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