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苏联的黑科技,钻地前进的潜艇,从鼹鼠身上获取灵感


潜艇|苏联的黑科技,钻地前进的潜艇,从鼹鼠身上获取灵感
文章图片
潜艇|苏联的黑科技,钻地前进的潜艇,从鼹鼠身上获取灵感
文章图片
潜艇|苏联的黑科技,钻地前进的潜艇,从鼹鼠身上获取灵感
文章图片
当人类设计出了潜艇在水中自由航行的时候 , 可以在土地中掘土前进的钻地潜艇也在发展中 , 相较之下后者的知名度显然低得多 , 绝大部分人甚至都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过这样的装备 , 但是它切切实实存在过 , 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苏联的钻地潜艇 。

苏联在钻地潜艇方面的研究时间跨度较大 , 取得的技术成果也较多 。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期间 , 苏联科学家就发现了切割压力随着切割速度的提升而降低 , 这就好比用圆盘锯锯木头 , 虽然锯片单独转一圈的力量不如手工锯一次来回的力量强 , 但通过加快速度就能获得更好的切割能力 。

与此同时苏联科学家还通过X透视观察了鼹鼠的掘土运动 , 他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鼹鼠的肌肉和骨骼在掘土时如何运动 , 通过观察发现鼹鼠在掘洞的时候前爪分别左右旋转 , 动作类似于钻头 , 掘落的土块则通过鼹鼠的身体向洞壁挤压 , 后腿则是鼹鼠掘洞前进的动力 , 通过蹬腿推动整个身体前进 。
有了这些理论基础 , 一艘钻地潜艇开始了建造工作 , 这是一艘尺寸并不大的钻地潜艇 , 它的前端是一个硬质的合金钻头 , 它能以300转/分钟的速度旋转切屑 , 切割下来的泥土、石块则通过环绕机身的一个螺旋结构向四周压实 , 形成一个较为坚硬的洞壁 , 后部是4个千斤顶 , 它们就像鼹鼠的后腿一样推动身体前进 , 而改变掘洞方向也是通过调整千斤顶的作用力来实现 , 倒车则通过倒转机身的螺旋结构来实现 。

这台机器在二战结束不久的1946年进行试验 , 实验地点位于乌拉尔山某地 , 它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 , 首先机器只能以大约10米/小时的速度掘洞前进 , 而且倒车设计不合理 , 整台机器在执行倒车运动的时候仅仅是松动了一下 , 没有办法完成指令 。

更重要的是没有办法为机器安装动力源 , 实验机器是通过电缆从外部接通电流供电 , 如果是实用化的机器就必须解决自带动力源的问题 , 可在地下运动缺少空气 , 内燃机无法运转 , 还要考虑给机组人员供养等问题 , 这些在当时无法解决 。

尽管初期的尝试不成功 , 但是相关理论或技术仍然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了作用 , 在管道敷设、钻孔等领域确实发挥了作用 。
【潜艇|苏联的黑科技,钻地前进的潜艇,从鼹鼠身上获取灵感】动力源的问题在核能技术的成熟迎来了转机 , 苏联高层在1964年下令建造核动力地下潜艇“战斗鼹鼠” , 这是趋于一艘实用化的钻地潜艇 , 它艇长35米 , 直径3.8米 , 艇员5人 , 另外还能容纳15名士兵和1吨重的弹药物资 。

关于这艘潜艇的技术秘密至今仍然被俄罗斯方面保密 , 我们所了解到的只是一些外界广泛的说法 , 潜艇由一座内置核反应堆提供动力 , 它采用金属冷却反应堆 , 使用液化锂金属导热 , 将热量传递到潜艇前部的钻头上 , 能产生700°~930°的高温 , 这高温伴随着钻头巨大的力量一起破坏前方的岩石土层 , 因此潜艇在面对坚硬的花岗岩等障碍时也能保持稳定的前进速度 。
潜艇尾部是机械腿的设计 , 它在运动的时候推动潜艇前进 , 同时潜艇也将破碎融化的岩石、土块向四周挤压 , 经过散热冷却后形成一个玻璃状的洞壁内衬 。

通过这种方式掘洞的“战斗鼹鼠”将前进速度提升到7千米/小时 , 如果真的能实现的话那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用途 。 据说苏联打算通过潜艇秘密将“战斗鼹鼠”运输到加州沿海某地 , 释放后从海岸边悄悄地钻入漂亮国内陆地区 , 在某处城市或其他重要目标下方设定核弹发起攻击 , 造成类似于地震的毁伤 , 而敌人会以为只是单纯的自然灾害 。
“战斗鼹鼠”在60年代末停止了研究 , 因为它有太多无法攻克的技术难关 , 就算是今天恐怕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实现 。

时至今日人类都没有真正服役一款成熟的钻地潜艇 , 不过相关探索并没有白费 , 谁又能说我们今天在建设地铁、铁路隧道等工程时没有用到一部分它们的科技或技术理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