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翻拍的《三国演义》,为什么不受人待见?

翻拍的《三国演义》 , 为什么不受人待见?
【历史故事】翻拍的《三国演义》,为什么不受人待见?
文章图片
94版《三国演义》海报
1994年除夕夜 , 央视春晚在一曲《难忘今宵》中落幕 。 电视机前的观众并没有急着关电视 , 根据节目预告 , 电视剧《三国演义》将播出试播集 。
凌晨1点 , 央视开始了两集节目的放送 , 一集是讲述刘、关、张三兄弟相识的《桃园三结义》 , 另一集则是讲述庞统勾连曹操战舰 , 通过纵火赢得战役的《连环计》 。 在新年伊始的两个半小时内 , 人们仿若搭上了一台时光机器 , 穿越到烽烟四起的三国时期 。
8个月后 , 完整版《三国演义》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放 。 据CCTV官方统计 , 在首播日 , 该剧的全国收视率达到了46.7% 。 等到全剧终 , 其平均收视率为23.5% 。 这意味着 , 《三国演义》每播放一集 , 就有将近3亿名观众守在电视机前 。
当然 , 这与当时电视节目的稀缺以及娱乐方式的单一都有关联 , 但足见《三国演义》这部剧在人群之中的影响力 , 毕竟 , 在互联网尚未兴起的过往 , 还不存在所谓的播放量“掺水” 。
始于70年代的“三国”改编剧
【历史故事】翻拍的《三国演义》,为什么不受人待见?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翻拍的《三国演义》,为什么不受人待见?】1975年版《洛神》郑少秋饰演曹子建 。
在该版本之前 , 国内少有对《三国演义》的影视化改编 。 1975年 , 香港TVB曾以曹植的故事为蓝本 , 拍摄了《洛神》 。 其中只是简单地提及曹丕与曹植的纠葛 , 而对三国的整个历史背景的铺陈寥寥无几 。 次年 , 同样是在香港 , 电视剧《三国春秋》涉及桃园三结义到白帝城托孤这段历史 。 尽管耗资巨大 , 但碍于视角的局限性 , 该剧最终未能呈现三国时期的恢弘与壮阔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 , 内地有一系列三国改编剧应运而生 。 《蔡文姬》《华佗与曹操》等电影 , 依照史实将该时期的人物提炼出来 , 对其做了戏剧化演绎 。 1985年的电视剧《诸葛亮》 , 也因尊重历史受到观众好评 。
【历史故事】翻拍的《三国演义》,为什么不受人待见?
文章图片
1985年版电视剧《诸葛亮》剧照
到了20世纪90年代 , 在相继完成对《西游记》和《红楼梦》的翻拍后 , 央视决定把小说《三国演义》搬上荧幕 , 于是便有了1994年这部耗资8000多万元、前后动用人员总和将近40万人的电视剧版《三国演义》 。
剧中宏大的场面与演员们精细的表演 , 共同征服了喜爱三国故事的观众 。 此后 , 影视界就如发现了一个“富矿” , 不断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中汲取素材 , 无论是侧重人物展现的《貂蝉》《武圣关公》 , 还是后来高希希导演的电视剧《三国》、吴宇森导演的电影《赤壁》 , 都从不同维度戏说这段历史 。
【历史故事】翻拍的《三国演义》,为什么不受人待见?
文章图片
2008年版电影《赤壁》剧照
但令人唏嘘的是 , 时至今日 , 在观众心里 , 好像还没有一部三国影视剧能够超越1994年的那一版 。
1994年版《三国演义》 , 何以成为经典?
把小说做影视化改编 , 向来不容易 。 似乎存在这样的规律:末流的小说拍成一流的影视剧的概率 , 远高于顶级的小说改编成叫好又卖座的影视剧的概率 。 因此 , 如何打通文字与影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载体 , 始终困扰着创作者们 。
对1994年版《三国演义》的编剧来说 , 这同样是个难题 。 所幸 , 负责剧本的6位编剧 , 耗时将近一年 , 找到了应对方法 。 他们把原著中120回的内容 , 改成了84集的电视剧——整体分为群雄逐鹿、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南征北战、三分归晋5个部分 。 除了保持叙事框架的一致 , 他们在形式上也采用了原著所用的章回体 。
【历史故事】翻拍的《三国演义》,为什么不受人待见?
文章图片
1994版《三国演义》中宏大的场面与演员们精细的表演 , 共同征服了喜爱三国故事的观众 。
总导演王扶林认为 , 既然是通过小说改编 , 那么在思想倾向上就必须与原著契合 。 如今回看 , 这样的操作办法其实还是有些冒险的 , 它不但要求编剧对结构有足够的掌控能力 , 同时还要求他们对故事的选材有极大的自信 。
但通过电视剧 , 观众彻底领略了这6位编剧的高明之处 。 人们可以看到剧中对三顾茅庐、赤壁大战、火烧博望坡等原著里最精彩的部分的着重展现 。 而原著里那些不那么重要的情节 , 也得到了优化与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