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丝路遗产 ID:IICC-X」
不管是周末还是大长假小长假,与其到热门景点里人挤人,错峰探访小众的寺庙石窟,反倒是不错的选择。
而当我们步入一间庙宇或是一洞石窟时,面对一尊佛像,首先会看哪里?我想,大部分人的第一答案会是佛首。
文章插图
佛首
文章插图
雕塑面容本就难以雕刻,如果融入特定的主题则更是困难。因此,佛头往往成为整尊佛像最具艺术性的部位。这些或慈悲、或安详的佛首,既是千百年来信众们愿望的汇集,也是当年雕塑技术的巅峰。
文章插图
佛首,既代表着一尊佛的身份和地位,又蕴含着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是我国雕塑史上的瑰宝。
佛首识别指南
01、佛首的构成
肉髻、白毫、头光
肉髻与发式
如果一尊佛首出现在眼前,最能让人一眼认出的特征便是肉髻。
肉髻
不过,很多时候发髻与肉髻是相同的形式排列,只是表面上的隆起坡度的关系,而也有一部分肉髻与发髻并不是近似的元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化。
北齐金铜佛造像局部,肉髻与发髻属于两种纹路
佛首的发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水波发、涡卷发、螺发、磨光发髻。
每一种形式在不同的时代出现的频率不一
髻珠
明代佛像 髻珠很明显
髻珠
最早出现髻珠的年代是北齐
白毫
北齐 白毫相
白毫
头光
北魏,佛像身后是火焰状的背光
头光是“三十二相”中的身放光明相。头光就是头部后面的轮形图案,根据年代的不同,也有火焰纹式、圆盘式。头光、身光统称为背光。
02、各时代佛首变化
1、十六国时期
西方传入,初步汉化
从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的一百三十多年来,一共有大大小小十六个国家。因此,我们将这个时代统称为十六国时期。这段时间,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佛教盛行,佛教造像也非常兴盛。
犍陀罗时期的印度造像
佛首外来的犍陀罗特征十分明显
五胡十六国时期 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从这个时期的石窟造像来看,有些地区的工匠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对佛像进行改造,部分佛像的线条已经温和下来,呈现出温婉的中式美感。
融合了中华的束发形式
2、北魏时期(包含东魏与西魏)
汉化加深,秀骨清像
融合了鲜卑人的特征
汉化风格
秀骨清像
同时,汉人束发的传统也影响到了肉髻的形式,区别于之后北齐含糊与平缓的耸立,这个时期的肉髻绝对的高耸,更像是一种束发的形式。水波发比较少见,早期的涡卷纹出现较多,磨光肉髻,螺发开始少量的出现,并在北魏晚期至东、西魏时发扬光大。
另外,东魏、西魏的佛首虽然同属秀骨清像,但是通过眼睛、脸型,能感觉到圆润柔美的变化趋势,东魏的发髻也出现了矮化的倾向。
03、北齐与北周
重回印度样式,面相柔润温和
古印度笈多时代的传统造像风格
北齐塑像
事实上,自从东魏开始,笈多风格便逐渐被接纳,开始融进了造像体系,只不过到了北齐、北周这段时间才将这种风格发扬光大,达到极致。
形式上以印度样式为主,汉人的特征却也融汇其中
这个时期,佛首头部的轮廓呈圆弧形结构,眼睛细长,眼睑微微低垂,目光悠远,呈现思考状。肉髻也不似前朝高耸,而是呈现平缓的凸起,无论是螺发,还是磨光式,都是这种造型风格。
脸部的肌肉做了提炼化的处理,使轮廓更加简洁,凸显了所要表达的精神实质。佛像的嘴唇自然柔美,富有弹性的起伏,嘴角含着若有若无的浅笑。
【 髻珠|历代佛首识别指南】04、隋唐
大国盛世,自信包容
南北朝之后便是隋代,这一时期,佛造像的艺术形态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作为南北朝的终结者朝代,隋代虽只存在了38年,但对于造像来讲,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隋代的佛像肉髻较为平缓,面部丰满,大体上保持了原地区的样式。因而北齐与隋、北周与隋的佛像风格有时极难分辨。总之,隋代的结束为开启唐代完全本土化的佛像时代打下了基础。
唐代天龙山第21窟彩绘石雕
到了唐代,汉人文明高度自信,大唐的强盛所造就的旷世雄风一直影响到现在,对当时的佛造像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 3d打印技术|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云”展出 3D打印1:1还原洞窟风貌
- 中华历代名医群像图落户福建中医药大学
- 福建中医药大学|历时一年半,福建画家创作历代名医群像
- 宗其香|冰雪世界 艺术图鉴
- 立春|一年一度:立春“咬春”究竟咬什么,看历代文人吃货的答案
- 文物|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一年:数字化助力“云”游四海
- 夏珪|南京博物院藏历代山水画迎春特展亮相
- 仙剑|仙剑历代最值得单独立传的五大配角,榜首那哥们的名句至今流传
- iPhone|盘点历代iPhone取消的功能,未来还有哪些功能不能幸免?
- 原神|《原神》的历代版本里你最喜欢哪一个?你又是哪个版本入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