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林格|微博上的独立书店“香蕉鱼”


塞林格|微博上的独立书店“香蕉鱼”
文章插图
作者/王珺 编辑/ 冯寅杰(本文原载于《创业人》杂志 _原题为《微博上的独立书店“香蕉鱼”——专访香蕉鱼书店创始人苏菲、Wei》)
“香蕉鱼”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九故事》里一篇文章的主角,一种珍稀而美丽的虚拟生物。
“嘿,我就知道有那么一些香蕉鱼,它们游进一个香蕉洞,居然吃了足足有七十八根香蕉。”——J.D.塞林格《九故事》
香蕉鱼是一间以摄影,插画类独立刊物售卖为主,兼做自出版的小书店。他们所售卖的商品,不论书籍或杂货,都是由独立厂牌或艺术家个人自行制做并限量发行的。书店的创始人是苏菲与Wei夫妻俩,而将它取名为“香蕉鱼”则是源自J.D.塞林格一篇名为《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的小说——“这是一种珍稀而美丽的虚拟生物,刚好契合我们所售卖书籍的特点。”Wei如是说。
塞林格|微博上的独立书店“香蕉鱼”
文章插图
始于博客,梦想延伸像大多数人一样,苏菲最初对于“独立书店”的印象是非常模糊的,而这个概念真正趋向明确,是在2007年,彼时她辞去华东交大的教书工作来到英国,在约克大学攻读硕士课程。
这是一个古老且静谧的英国小镇,教堂里有响彻百年的钟声和原汁原味的吸血鬼传说,约克如一位举止优雅、气质迷离的贵族少妇,言辞间不难捕捉到沉淀了时光的文艺腔调。如同许多充满暖意的故事开篇一样,2008年初夏的某一天,苏菲意外地发现了她梦想的样子:这是一间名为Blake Head Bookshop and Café的长廊型书店,有可以投进阳光的透明玻璃顶棚,一屋子的原木色桌椅和爬满绿色植物的后院围墙,当然,还有随处可见的“精神食粮”。
像是爱丽丝误打误撞掉进了兔子洞,然后发现了与此前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苏菲在某个阳光繁盛的午后闯进了约克镇的一家小书店,从此便成就了她与读物-空间相结合的无法割舍的情结。这种有关文字的情愫衍生的直接后果,便是接下来十月份的一次旅行。苏菲为自己制定了简单的旅行计划,带上相机开始了她的欧洲八国游,沿路拜访了十二个城市并拍下了近百家书店的模样。为了延续她的小书店梦想,苏菲开设了一个以“苏菲独立书店”命名的个人博客,将之前的见闻进行整合,转载国内外有关于独立书店的相关报道,并用中英两种语言书写与编译。
而这,便是香蕉鱼的雏形。
塞林格|微博上的独立书店“香蕉鱼”
文章插图
设立微博,简单分享随着140字微博的热潮来袭,同为80后的苏菲与Wei也为他们的书店开通了微博账号。“微博最初是苏菲独立书店网站为了方便大家交流而开设的一个延伸,我们自己的书店成立后一些书店日常的新品与活动信息也会添加进来。”Wei解释道。延续了博客的风格,香蕉鱼的微博账号除了分享与转发各类独立书店的运作情况外,还会提供各种书籍交流活动的详细资料。
而香蕉鱼的正式创办是在2010年,彼时苏菲供职于某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而Wei则做平面设计,二人通过博客与微博已经积攒了相当数量的粉丝。“其实是先有微博,后有的香蕉鱼书店。开始我们只是简单地喜欢并分享,开设书店是后来的事情。当然也是因为这一点,许多人在书店成立之初就关注到了我们。”
隔年,香蕉鱼在大连拥有了自己的实体书店,然而由种种原因,它的寿命并不长。实体空间占用经营者的精力,难免顾此失彼,处于这种考虑,很快苏菲与Wei便结束了实体店铺重新回归到线上经营,苏菲也做回英语老师的工作,打理书店的任务便落在了Wei的肩上。
独立书店注定是一种小众品味的产物,它出售的读物内容并不是人人皆可消化,相对昂贵的价格也非长期消费得起,如何保证书店的正常运转成为二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好在后来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将书和另一种经营方式结合在一起,推出新产品。这种模式在先前也已有迹可循:比如与咖啡文化结合的大连回声书店,与酒文化结合的深圳尚书吧,与女性文化结合的北京雨枫书馆,与创意空间结合的深圳方所文化等。
如今的香蕉鱼经过两年的经营已基本定型,专注于向大家介绍世界范围内的独立书店与独立出版文化,同时售卖这些限量版的摄影插画类书籍与部分原创杂货,也对外提供作品集的小批量制做服务。“香蕉鱼书店是线上书店+信息平台+印刷设计工作室的模式。”同时香蕉鱼还会售卖各类手工杂货,比如手工竹制U盘、黄铜字模,甚至还有手工染制的方巾和包袋等,这类售书外的业务也消化了一部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