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简侃史|内部团结是关键胜负手,争霸天下( 二 )


在战斗中 , 楚共王受伤 , 加之楚右军中的蛮夷之军发生骚乱 , 只好向西后退 , 结果影响了全军 , 楚中军、左军也跟着撤退 , 幸亏楚大夫叔山冉、养由基率部反击 , 楚军这才稳住阵脚 , 但楚公子茷还是被晋军俘虏 。
是夜 , 双方都厉兵秣马 , 准备次日再战 。 楚共王召中军元帅子反谋划 , 子反却因喝醉酒而不能见 。 楚共王叹道:''天败楚也 。 ''于是命令全军连夜退走 。 楚军退到瑕地 , 子反受到共王谴责 , 令尹子重又趁机逼迫 , 子反自杀而死 。 鄢陵之战以楚军战败告终 , 晋国重新夺取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
至简侃史|内部团结是关键胜负手,争霸天下
文章图片
二、内部团结成胜负手
纵观楚晋之间的这三次战役 , 除了城濮之战中的楚军主将子玉狂傲冒进外 , 双方在智谋和战术上可谓旗鼓相当 , 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 , 是各自内部的团结问题 。
城濮之战 , 当楚成王听说晋军出兵讨伐曹、卫时 , 原本想要撤军 , 说:''无从晋师!晋侯在外 , 十九年矣 , 而果得晋国 , 险阻艰难 , 备尝之矣 。 民之情伪 , 尽知之矣 。 ''是子玉坚决主张率军北上与晋军决战 。 等到子玉兵败撤退后 , 楚成王又派人指责子玉说:''大夫若入 , 其若申息之老何?''最终导致子玉羞愤自杀 。 由此可见 , 在如何对待晋军的问题上 , 楚军内部并不团结 , 出现了意见分歧 。
与此相反 , 晋军在军力虽然不如楚军 , 但晋文公与先轸、狐毛、栾枝等主将君臣上下团结一心 , 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周密策划 , 从而牢牢地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 , 并最终打败了楚国 , 夺得城濮之战的胜利 。
至简侃史|内部团结是关键胜负手,争霸天下
文章图片
邲之战 , 晋军之所以战败 , 关键原因也在于内部不够团结 。
战前 , 听闻郑国归附楚国 , 晋军内部就已经发生了意见分歧 。 当时 , 晋国的中军元帅荀林父和上军主将士会认为 , 郑国已经降楚 , 救助已无济于事 , 不如等待楚军南归以后 , 再行伐郑 。 但中军佐先縠却大唱反调 , 说:''成师以出 , 闻敌强而退 , 非夫也 。 命为军帅 , 而卒以非夫 , 唯群子能 , 我弗为也 。 ''竟不听将令 , 擅自率领所部之军渡过黄河南进 。
作为三军元帅的荀林父 , 对先縠的行动毫无约束力 , 后来还在司马韩厥的劝说下 , 反而放弃了自己原先的主张 , 率领大军渡过黄河 。
渡过黄河后 , 晋军驻扎在敖、鄗 。 郑国为求生存 , 希望楚、晋两强尽快决战 , 以便择其胜者而从之 , 背着楚国暗中派使者劝晋军对楚作战 。
在对待郑国的态度上 , 晋军将佐的内部意见又产生了分歧 。
至简侃史|内部团结是关键胜负手,争霸天下
文章图片
中军佐先縠主战 , 说 , 打败楚国、威服郑国 , 就在此举 , 一定答应郑 。 中军大夫赵括、赵同支持先縠的意见 , 说:''率师以来 , 唯敌是求 。 克敌得属又何俟?必从彘子!''
而下军主将赵朔和栾书则认为 , 郑国劝晋国与楚国交战 , 晋国若胜 , 郑国就会服从晋国;晋国若败 , 郑国就会服从楚国 。 郑国这是拿晋国当枪使 , 不能听郑国的话!
对于军中将佐的不同意见 , 中军元帅荀林父再次犹豫而不能决断 。
此外 , 晋将魏锜、赵旃 , 一个求做公族大夫 , 一个求做卿 , 都没有得到 , 所以一直心怀怨恨 , 他们在请求向楚军挑战未得到允许后 , 便转而要求去楚军请盟 , 结果被允许了 。
但魏锜、赵旃并不是真想替晋军出力 , 而一门心思地想让晋军在战场上败给楚国 。 所以 , 他们巴不得楚军与晋军开战 , 一到楚军便极尽挑拨之能事 , 故意激怒楚军出兵 。
正是在魏锜、赵旃的“努力”下 , 楚军这才突然出动攻击晋军 , 打得事先毫无战斗准备的晋军中军元帅荀林父率军落荒而逃 , 从而引发了晋军溃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