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活大侠 苏宁迷茫,国美上升( 三 )


2015年8月11日 , 阿里巴巴与苏宁云商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团以283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股份 , 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 。
与此同时 , 苏宁云商将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 。
彼时张近东(苏宁云商董事长)在内部邮件中提到 , 双方将在保持各自独立运营的基础上 , 整合协同商品、平台、物流、服务、技术全方位的资源 , 共同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之路 。
科技生活大侠 苏宁迷茫,国美上升
文章图片
不过 , 阿里和苏宁的最终合作 , 更多的只是体现在苏宁的天猫旗舰店中 , 而苏宁物流只是成为阿里菜鸟网络平台中众多物流公司的一员而已 。
国美的安迅物流则通过向京东、拼多多的持续开放 , 一方面能够实现独立发展(如京东物流)并有机会平台化;
另一方面则是物流业务规模不断上升 , 成本进一步下降 , 在大件物流领域赢得比较发展优势 , 甚至有机会成为大件物流的领军企业 , 而不仅仅是某个线上物流平台的依附 。
目前安迅物流仓储面积300万平方米 , 拥有2186个仓库数量 , 实现92%的城市覆盖率 , 550多个干线、760多个支线 , 实现4万余个乡镇无盲区服务 。
联合采购则让国美线下实体店的商品售价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 最终实现与所有电商平台同价甚至是更低售价 。
5年前天猫让苏宁易购开设旗舰店是因为天猫在家电品类几乎是空白 , 但是其流量能够帮助苏宁易购实现线上的销售增长 。
由于天猫是开放平台模式 , 所以和苏宁易购根本不可能做到京东和国美一样的联合采购合作 , 导致苏宁易购只能依托天猫导流推动销售额增长和自身线下的多业态扩张来提升采购规模 。
这个过程导致了两个大问题:
1、苏宁易购的独立APP无法得到很好地发展 , 线下的多业态无法与线上形成有效联动 。
2、苏宁易购APP和线下的多业态都属于多品类模式 , 早在2010年下半年 , 张近东就提出苏宁要做中国的“亚马逊+沃尔玛” , 线上对标京东和阿里 , 线下对标商超和百货 。
这让苏宁易购需要更多的资金和复合人才来完成多品类的采销和招商体系 , 组织和人才结构变得愈加复杂、管理成本不断上升 。
快速增长导致苏宁线上业务独立性在不断丧失 , 线下的多业态拓展则因为跨界局限性和人才培养周期、收购后的整合难度等各种原因出现了诸多问题 。
科技生活大侠 苏宁迷茫,国美上升
文章图片
从苏宁易购2019年的营收结构来看 , 家电品类的占比已经低于45% , 其在家电产业链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已不如从前 。
财报数据显示 , 苏宁易购2019年把直营店从2368家缩减到833家 , 苏宁物流2019年合计营收54亿元 , 亏损达到28亿元 。
苏宁跟阿里的关系目前也变得微妙 , 一方面线上旗舰店分流了APP用户 , 与天猫电器也存在同台竞争 。
另一方面 , 苏宁抛售了阿里股票用于投资不断跨界拓展线下多业态实体店(包括超市、购物中心和社区店等) , 现在基本变成阿里单方面持有苏宁的股份 , 双方合作的天平开始倾斜 。
对于总部地处南京的苏宁来说 , 这十年的发展到现在已开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
阿苏的换股合作让苏宁在资本市场中渐渐迷失 , 进入了“迷茫期” 。
综合分析 , 毫无疑问 , 此次京东的入股将使国美在家电产业链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
同时京东的全品类还能不断助力国美社群运营和直播电商等新型消费模式中 , 获得更低成本的更快增长 。
降低国美线上平台全品类的局限性和成本的同时 , 保持独立性和持续创新 。
【科技生活大侠 苏宁迷茫,国美上升】仅仅是短短的5年时间 , 善于坚守的国美开始赢来了上升期 , 在零售电商行业获得了应有的敬重和超额回报 , 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属于真正的平等互补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