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这座陵墓被当成了一口井,墓中壁画被转移到博物馆重见天日( 二 )


文章插图
很多考古专家认为,如此精美的壁画应该向世人展示。经过讨论研究,考古队决定将壁画揭取下来,把它运回有更好保护和展示条件的石家庄。
可是高洋墓壁画已经在地下埋藏千余年,要将他们从墓壁上截取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还要转移到二百多公里外的石家庄。
那么考古人员们是如何揭取和转移壁画的呢?曾参与过高洋墓壁画揭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说,壁画的揭取工作非常艰辛,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惊险故事。
由于高洋墓墓室底部距地表深达十二米,地表四米以下就出现积水。所以抽水机必须不停地工作,才能保证壁画处在水面以上,这样考古人员才能实施揭取工作。
尽管考古人员万分小心,但意外还是发生了。当时由于县里的电力供应紧张,在刚刚清理出一块高两米壁画的时候。突然断电了,抽水机停止工作。
眼睁睁地看着地下水慢慢涌了上来,壁画的底部被淹,有部分壁画脱落,令人十分惋惜。
经过这次意外事件后,考古队员更加小心谨慎。为了保证壁画的绝对安全,负责现场发掘的朱岩石,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壁画的面积、分块揭取。
北齐|这座陵墓被当成了一口井,墓中壁画被转移到博物馆重见天日
文章插图
这个长约三十七米,最高处达八米的壁画需要分割成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由于要保持壁画上的人物和神兽形象的完整,所以不能切成很规整的形状,要根据壁画的内容来分割,而且每块壁画不能太大。
为了保证壁画在揭取中的绝对安全,考古负责人朱岩石决定将壁画分割的高度控制在一点五米左右。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的带领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考古队成功地完成了壁画揭取工作。
北齐|这座陵墓被当成了一口井,墓中壁画被转移到博物馆重见天日
文章插图
经过清点,共揭取壁画一百多块,可是在壁画揭取后,一个新问题又来了,该如何运输这些壁画呢?
揭取后的壁画十分脆弱,经不起颠簸。当时是一九八九年,从邯郸磁县到石家庄,别说是高铁和动车,就连高速公路都没有。
要将壁画运到石家庄,只能走路况并不太好的107国道。在中国所有国道中,107国道最为繁忙,来往车辆特别多。
北齐|这座陵墓被当成了一口井,墓中壁画被转移到博物馆重见天日
文章插图
如果在白天运输壁画,不仅行驶速度慢,也容易出意外。因此只能选择晚上运输。
同时,壁画在装车前都被包裹了起来,而且每块壁画之间垫了泡沫、纸丝等软材料用于减震和减少壁画间的摩擦。
由于壁画数量较多,包装复杂,所以采用分批运送的方式进行,运输车安排在晚上十点出发,汽车走得十分缓慢,这样才能保证壁画不会因为大幅度的颠簸而产生破损。
从磁县到石家庄二百多公里的路程,运输车就这样慢慢地开了足足一个晚上,到石家庄时天刚刚亮。
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押运,壁画都安全到达了当时的河北省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博物院。
随后,相关专家又对壁画进行修复和加固,这才是如此精美的壁画面于世人。
北齐|这座陵墓被当成了一口井,墓中壁画被转移到博物馆重见天日
文章插图
二零一一年,河北省博物馆壁画临摹专家郝建文带领同事对高洋墓壁画进行了复原性临摹。
北齐|这座陵墓被当成了一口井,墓中壁画被转移到博物馆重见天日
文章插图
为了更直白地展现高洋墓壁画的魅力,在河北省博物馆《北朝壁画》展厅中,郝建文将高洋墓壁画做了1:1还原,我们这才得以直观的看到高洋墓壁画的精美绝伦。
北齐|这座陵墓被当成了一口井,墓中壁画被转移到博物馆重见天日
文章插图
北齐|这座陵墓被当成了一口井,墓中壁画被转移到博物馆重见天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的一个时期,以高洋墓壁画为代表的壁画的发现,为了解和研究当时的礼仪制度、社会生活、绘画艺术及民族融合等多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为之后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