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国学|我亦是行人”?,苏轼为什么会写“人生如逆旅

苏轼《临江仙》中 , “人生如逆旅 , 我亦是行人”是一首名句 , 这首词写到的是苏轼和他经历相似的一位老友 。 1、文友和食友
宋哲宗元祐六年三月 , 杭州春日融融 , 苏轼与好友钱穆父作别 。
钱穆父 , 名勰 , 他正离任越州知州去瀛州 , 途中经过故乡杭州 , 停留许久 , 顺便和在杭州的好友苏轼聚一聚 。
元祐初年 , 苏轼在朝为起居舍人 , 钱穆父为中书舍人 , 他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 钱穆父传说有过目不忘之能 , 苏轼本以才思敏捷著称 , 作诗信手拈来 , 而钱穆父在此事上可与苏轼做比的 , 《宋史》记载: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 , 勰操笔立就以报 。 轼曰:“电扫庭讼 , 响答诗筒 , 近所未见也 。 ”
这里可以看到 , 学霸对诗是这么对的:苏轼看钱勰趴桌子工作 , 就顺手他留下一首诗 , 谁知钱勰坐起来拿笔就和了一首 。
苏轼:服气服气 , 简直“响答诗筒” 。
小满国学|我亦是行人”?,苏轼为什么会写“人生如逆旅
文章图片
苏东坡
二人不仅以文会友 , 还都热爱生活 , 都喜欢吃美食 , 苏轼新研究出来新菜谱 , 第一个寄给钱穆父 。
更难得的是 , 两个人笑点差不多 。 宋人笔记《高斋漫录》里面 , 就记载了他俩的幼稚趣事:
苏轼对钱穆父说:你看咱俩这么好 , 吃饭逗趣什么的 , 都不用太讲究!
钱穆父深以为然 。
一次他给苏轼写信:兄弟来啊 , 请你吃“皛(xiǎo)饭”!没吃过吧?
好奇心爆棚的苏轼立刻就去拜访 , 到钱家一看 , 桌上有饭一杯 , 萝卜一楪 , 白汤一盏 , 钱穆父称之为“皛饭” 。
呵呵 , 好哇你 。 苏轼把这件事记在小本本上了 。
过了几天 , 钱穆父被苏轼叫去吃“毳(cuì)饭” , 他就去了:会给我毛茸茸的东西吗?好期待呢 。
可是 , 等了很久饭还不上桌 。 钱穆父都要不耐烦了时候 , 苏轼慢条斯理地说:“萝卜汤饭都冇啦 。 (萝卜汤饭俱毛也)”
这是一个谐音梗:南粤与闽南“毛”通“无” , 读音就是“无”的意思 , 也是现在粤语中的“冇” 。
苏轼什么都没做 , 就把钱穆父诓来了 。
钱穆父认输:你会玩 , 服了服了 。
小满国学|我亦是行人”?,苏轼为什么会写“人生如逆旅
文章图片
钱勰《识语》
2、古井秋筠 , 亦是行人
这样志趣相投的老友 , 相见不久就要离别 , 苏轼心中不舍 , 写词相赠 , 吟唱一首《临江仙》: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 , 天涯踏尽红尘 。 依然一笑作春温 。 无波真古井 , 有节是秋筠 。
惆怅孤帆连夜发 , 送行淡月微云 。 尊前不用翠眉颦 。 人生如逆旅 , 我亦是行人 。
【小满国学|我亦是行人”?,苏轼为什么会写“人生如逆旅】这里的“三改火” , 是指经过了三年 , 又用来比喻时节改易 。
此时二人的境遇不同 , 苏轼却能理解老友的心境 。
钱穆父之前也是一位名臣:曾出使高丽 , 见多识广 , 还曾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 , 公正清廉 , 人称“霹雳手” , 然而还是被弹劾出京 , 先去越州 , 后去瀛州 。 这时候他已是耳顺之年了 。
久别重逢 , 苏轼与钱穆父畅谈之间 , 见老友依旧以道自守 , 初心不改 , 心中也很感动 。
此时苏轼在杭州任知州 , 政绩斐然 , 刚接到调令要回京做官 , 而钱穆父却是离开京城 , 越走越远 。
世事无常 , 两位年过半百的老友都知道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 , 所以苏轼会在上阕写道:“无波真古井 , 有节是秋筠 。 ”
唐代白居易也赠过知己元稹相似的句子:“无波古井水 , 有节秋竹竿 。 ”
穆父是明白苏东坡的 , 他是惊才绝艳的京城苏贤良 , 也因“乌台诗案”做过阶下囚 , 谁不是半生跌宕?此次回京也是吉凶未卜 。
古井无波 , 未必没经历激流暗涌 , 秋筠有节 , 亦伫立于骤雨暴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