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没人能接上,直到宋朝才有下半句


「唐朝」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没人能接上,直到宋朝才有下半句
文章图片
「唐朝」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没人能接上,直到宋朝才有下半句
文章图片
「唐朝」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没人能接上,直到宋朝才有下半句
李贺与李白、李商隐称之为“唐代三李” , 后世还称李贺为李昌谷 , 因李贺是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人 。 李贺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 , 远祖是唐高宗李渊的叔父李亮 , 武则天称帝前后 , 李贺的父亲李晋肃属于大唐宗室的远支 , 虽并不出名 , 但还是为保性命 , 隐居在了昌谷 。

值得一提的是 , 杜甫是李贺的表兄 。 李贺年少成名 , 七岁写下诗《高轩过》 , 当时声名远播的文学家韩愈、皇甫湜感到非常吃惊;贞元二十年(804年) , 1 5岁的李贺并与誉满京华的李益齐名了 。
不过李贺赴长安考进士时 , 嫉妒他的人从中作梗 , 称其父名字中的“晋”字 , 与“进”犯嫌名 , 韩愈为此写下了《讳辨》为李贺辩解 , 但依然没能让李贺参加进士开始 , 所以即使李贺满腹才华 , 也未能考取功名 , 李贺也是愤然离开了长安 。
元和五年(810年) , 李贺被韩愈调为河南令 , 后来也因有韩愈的推奖 , 次年返回长安时经宗人推荐 , 考核后任奉礼郎 , 从九品 。
然而李贺即使进入了官场 , 但才能却施展不开 , 迁调无望 , 之后妻子又病逝了 , 李贺积郁成疾 , 元和八年(813年) , 李贺告病会昌谷休养 , 次年更是辞去了奉礼郎之职 。
从长安行至洛阳时写下了诗《金铜仙人辞汉歌》 , 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广为流传 , 在当时 , 李贺抒发的是报国无门的愤然之感 , 这些年他也瞧见了唐朝的衰落 , 预感唐朝将会亡国 , 更为悲恸 。
由于“天若有情天亦老”很是有名 , 许多文人雅士都以此为上联 , 意图对出下联 , 但是唐朝却没人能接上 , 直到宋朝才有下半句 , 宋朝重文轻武 , 自然也就出现了许多大才子 。
【「唐朝」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没人能接上,直到宋朝才有下半句】石延年 , 字曼卿 , 他的诗与欧阳修的文、杜默的歌被称为“三豪” , 据《蓼花州闲录》记载 , 石延年在赠友联中 , 写出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 ,
月如无恨月长圆 。
当场就惊动了四座 , 让人拍案叫绝 。 后来也有文人将古代大文豪李白、苏轼、李贺和石延年的各选择了一句 , 拼成了:把酒问青天 , 天若有情天亦老;举杯邀明月 , 月如无恨月长圆 。
石延年所对对联后来也被大家应用到了爱情之中 , 世人皆期待地老天荒 , 如果没有恨 , 就不可能撕破脸皮 , 也便会夜夜常圆 , 但是天地间因为有情 , 所以人世间才空洒落了许多离人泪 。
虽然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并非是因为爱情 , 而是自己的一番雄心壮志落空后的感受 , 并且李贺年少成名 , 年至27岁时就写下了数百篇传世作品 , 其诗词《雁门太守行》与《李凭箜篌引》皆被编入了语文课本 。
但是李贺最终也是英年早逝 , 元和十一年(816年) , 27岁的李贺就在昌谷病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