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楠说史|唐朝人的心态如何流变?,从《韩干照夜白》到《马诗二十三首》

马在六畜中是一种相当特殊的动物 , 它们在战争以及商业贸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它动物不能比拟的 , 再加上马这种动物英俊潇洒的外形以及强健的体格 , 历代的人们对于马都有着不同形式的歌颂 。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开放辉煌的朝代之一 , 唐朝人对于马的喜爱与崇拜也是历史上之最 。 无论是唐太宗陵墓旁的“昭陵六骏”浮雕还是文人以及诸多艺术家所创作出的“马诗”以及“马画” , 都表明了唐朝人对于马的崇拜与喜爱 。
平楠说史|唐朝人的心态如何流变?,从《韩干照夜白》到《马诗二十三首》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从唐朝不同时期文艺作品中马的形象流变 , 我们可以窥探到唐朝人的心态流变 , 这种流变与唐朝不同时期所遇到的不同境遇是有直接关系的 。 唐朝最鼎盛的时期是唐玄宗所开创的“开元盛世” , 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以马为对象进行创作的就是中唐时期的宫廷画师韩干 , 《宣和画谱》记录了他留下的52件马画 。 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有名气的就是《照夜白图》 , 历史上又把这幅画称之为《韩干照夜白》 。
平楠说史|唐朝人的心态如何流变?,从《韩干照夜白》到《马诗二十三首》
文章图片
而在韩干之后的李贺同样留下了关于马的组诗 , 这些诗歌又被称为《马诗二十三首》 。 韩干的马画与李贺的马诗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 韩干画中马匹的形象是雍容华贵而健壮从容的 , 但是李贺始终的马多半是瘦、硬、饥等落魄的形象 。 韩干与李贺的作品之所以出现如此明显的不同 , 和中唐时期“安史之乱”是分不开的 , 这场浩劫彻彻底底地改变了唐朝人的心态 , 这种巨大的心态流变也通过“安史之乱”前后的文艺作品显示了出来 。
平楠说史|唐朝人的心态如何流变?,从《韩干照夜白》到《马诗二十三首》
文章图片
《韩干照夜白》与《马诗二十三首》中“马”的不同形象
【平楠说史|唐朝人的心态如何流变?,从《韩干照夜白》到《马诗二十三首》】《韩干照夜白》所绘的“照夜白”据史料记载来自“宁远国” , 它是宁远国王向唐玄宗进贡的两匹“天马”之一 。 “天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汗血宝马” , 它的体型优美饱满且四肢修长 , 象征着勇气与理想 。 杜甫诗歌中的“胡马大宛名 , 锋棱瘦骨成”就是描绘的此种宝马 , 《韩干照夜白》中描绘的“照夜白”骨瘦而体态丰腴 , 大有睥睨天下之势 。 《照夜白》构图极为简单 , 仅有一个木桩系着“照夜白” , 此马双耳直立双目圆睁 , 似要脱缰而去 。
平楠说史|唐朝人的心态如何流变?,从《韩干照夜白》到《马诗二十三首》
文章图片
“照夜白”画面虽然简单 , 但是从画面之中扑面而来的是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与雄健向上的豪气 , 这种开放雄浑的精气神是其他马画中所不具备的 。 “照夜白”采用三角构图法 , 通过简单的线条将“照夜白”的精气神描绘了出来 , 虽然整个画面是静态的 , 但是在静止之中又有着生命的律动和节奏的美感 。 唐人独创的“白画”方式极大地渲染了马的口鼻、颈部、四蹄以及鬃毛等部分 , 呈现出了丰腴却不失骨骼的独特神韵 。
平楠说史|唐朝人的心态如何流变?,从《韩干照夜白》到《马诗二十三首》
文章图片
而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与韩干的《照夜白》恰恰相反 , 李贺的马诗中体现的是现实与自我之间的多重矛盾 , 所以李贺诗歌中的马往往是瘦弱且饥饿的 , 它们既没有《照夜白》中那样丰腴的体格 , 也没有韩干马画中出奇一致的睥睨天下的豪气 。 “龙脊贴连钱 , 银蹄白踏烟 。 无人织锦韂 , 谁为铸金鞭 。 ”是李贺马诗中所有马的集体遭遇 , 这些良马都有着相当悲惨的遭遇 , 即便是跑起来如同空中漫步一样 , 也摆脱不了“无人织锦韂”的命运 。
平楠说史|唐朝人的心态如何流变?,从《韩干照夜白》到《马诗二十三首》
文章图片
而李贺马诗中的其四更是表明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异:“此马非凡马 , 房星本是星 。 向前敲瘦骨 , 犹自带铜声 。 ”李贺以马的口吻写出了自己的抱负 , 自命不凡的他相信自己是天上的星宿所化 , 但无可奈何的是他也只有一身瘦骨 。 在这首诗中李贺虽然表现出了自己不屈服的态度 , 也表现出了他宏伟的抱负以及胸怀 , 但字里行间始终透露着一股说不出来的局促与悲哀 , 这种氛围与《韩干照夜白》的自在睥睨相去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