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不爱社区团购的年轻人,撑起了这门3000亿的生意( 二 )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示的2021年便利店TOP100排行榜(下称百强榜)上 , 行业龙头美宜佳门店超过了2万家 。 从全行业来看 , 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百强榜上 , 门店数过1000家规模的门槛都卡在第24名(品牌都是喜士多) 。 说明整体行业经受疫情冲击 , 规模和品牌仍保持稳定 。 从个案看 , 湖南省便利店龙头新佳宜2020年门店数保持在1300多家 , 进入百强榜前20强 。
在整个经济环境巨变之下 , 便利店行业并非高枕无忧 。 至少从投资热度看 , 经历了2018年的融资小高潮(区域龙头纷纷拿到投资)之后 , 2020年全行业公开融资只有一笔(京东投资厦门见福) 。 对比鲜明的是:一方面是互联网巨头纷纷以百亿级的资金砸向盈利遥遥无期的社区团购 , 另一方面是全国便利店前20强中多家区域龙头实现盈利却无资本问津 。 总的来说 , 2020是便利店在融资圈坐冷板凳的一年 。
深层次矛盾点或在于 , 从资本角度看 , 便利店行业规模增速较慢 , 除了行业龙头美宜佳外 , 品牌整体规模都不大 。 同时整个行业的模式转型正处于十字路口 , 流派纷呈 。 类日资型便利店与美宜佳的下沉市场模式各自有拥护者 , 近年又出现了高举数字化大旗全直营的便利蜂模式 。 行外人如不理解其内在机理 , 很容易看花眼 , 即使想投资也举棋不定 。
对于零售连锁业态研究较多的启承资本算是资本圈中的特例 , “社区便利型业态是启承持续投资的最大赛道之一 。 ”在张鑫钊看来 , 无论新佳宜、钱大妈、还是锅圈、零食很忙 , 启承的投资逻辑一以贯之 。
张鑫钊的依据是中国城市和人口的结构性变化 , 因此社区商业一定是未来 。 “过去十年 , 是中国十层以上小区建设最快的十年 , GDP增长了2.4倍 , 小区密度增加了三倍 。 ”在此基础上 , 他推算出 , 社区周边一平方公里大约有5-10亿元的购买力 。 这其中 , 食品的购买力占到1-3亿元 。
“在这样一个土壤里面去做创新的话 , 只需要在一万户居民里面找到两千户 , 每户一周来你店里一次 , 就可以迈过收入200万元开小型业态的基本门槛 。 大量的社区垂直场景 , 可以变成创新型便利型业态 , 在社区深耕发芽 。 ”他说 。
便利店是社区生活加油站, 创业邦摄
至于社区团购 , 张鑫钊预测未来则很有可能也会开线下店 , “社区团购本质上是软折扣促销业态 , 利用供应商库存的边际成本和小店人力的边际成本 , 做脉冲式的促销 。 ”社区团购能利用边际低成本的前提是小店长期活得健康 , 只做社区团购不能覆盖门店的固定成本 , 日益高涨的固定成本需要连锁体系来支持 。
业内认为 , 利用边际效应的业态是无法主流化的 。 比如从兴盛优选的模式来看 , 社区通团购本质是让夫妻老婆店在门店的基础上做收入增量 。 能否主流化要看一个团长 , 如果没有店只做社区团购能不能养活自己 。
从便利店的角度 , 张鑫钊相信中国一定会出现连锁规模超过10万家的全国性品牌 。 原因在于便利店仍旧是社区效率最高的业态 , 门店在今天仍然是优质的获客渠道和前置食品加工中心 。 门店的整洁环境也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因素之一 , “没有人会在没有冷柜的门店去买猪肉的 。 ”
王洪涛认为 , 便利店目前和社区团购也有一定合作 。 这也说明 , 无论社区团购还是哪一种线上业态 , 在社区场景都是需要线下的触点 。 而便利店显然是最好的触点之一 。
启承资本投资新佳宜也是个快刀斩乱麻的决定 。 新佳宜的第一家门店就是2007年在街边的一家小店 , 用14年时间成长为拥有1300多家连锁门店的区域龙头 。 新佳宜创始人伍敏谊本人是学医科出身 , 没有任何零售业经验 。
张鑫钊对创业邦回忆说 , 他见伍敏谊时 , 当天就决定投资 。 原因之一是伍具有“零售人的天赋和直觉” , 注重细节和数据 , 魔鬼就在细节里 。 在过去数年 , 新佳宜在长沙先后顶住了罗森、Today等同行的进攻 , 以及疫情和社区团购双重夹击 。
长沙街头 , 罗森与新佳宜贴身肉搏 , 创业邦摄
不过湖南籍创业者大多“固执” , 伍敏谊也不例外 。
在深入洞察了今天消费者对便利业态的新需求后 , 过去没有机会拿起手术刀的伍敏谊 , 今天正拿着“手术刀” , 给他一手打造的新佳宜动一次“大手术” 。 “手术”的旁观者无不为之捏一把冷汗 。
自我颠覆
在中国便利店前20强里 , 除去外资品牌和国有改制品牌 , 真正的民营老板白手起家打到区域龙头地位的 , 其实只有寥寥几家 , 厦门见福、长沙新佳宜、西安每一天等 。 换句话说 , 他们的资金流 , 大多来自日复一日的辛苦 , 是一个门店一个包子一瓶水赚出来的钱 , 往往经不起大开大合的折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