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学姐|半成品预制菜:从幕后到前台

2013年春天 , 千团大战刚刚告一段落 , 美团便成立了一个以王慧文为首的外卖研究团队 , 这个团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在他们的预期中 , 外卖是个需要水磨工夫的赛道 , 毕竟美国的外卖先驱GrubHub花了十年才做到日均10万单 , 而实际上无论是到家美食会还是饿了么 , 大家普遍对订单增长足够满意 , 认为完全达到了自身的预期 。
一个企业发展快是业务出色 , 两个企业搞得好说明模式跑的通 , 大家普遍报表漂亮 , 说明……市场超出所有人想象的大 。
自己找到了未知的蓝海 , 发现这一事实的美团陡然紧张了起来 , 当年年底便上线了外卖业务 , 单日交易额迅速过亿 。
后来的故事无需赘述 , 到美团“半个互联网的敌人”这一光荣称号终于被字节跳动取代的2019年 , 美团的日均订单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 。 王慧文对此的评价是:“不是我们赢了谁 , 而是我们跟上了行业的节奏 。 ”
显然 , 对于“人生在世 , 吃喝二字”的中国来讲 , 对于新餐饮的接受度远比其他国家高得多 , 而且正如乔布斯所说 , “消费者很难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 因此即使朝夕相对 , 我们也未必能够猜测 , 在互联网风口全面转向ToB的当下 , 餐饮赛道会发生怎样的新变局呢?
一、既是救急 , 也是升级
对于许多新经济领域而言 , 疫情与其说是带来了风口 , 不如说制造了一次浪潮 。
上架学姐|半成品预制菜:从幕后到前台
文章图片
风口相对稳定 , 而浪潮来去匆匆 , 突发的特殊情况推着许多产业狂飙突进 , 远比风口直接 , 而潮水退去又会让一部分弄潮儿迅速回归原点 , 沙滩上只留下一连串贝壳 。
而预制菜 , 就是其中最大的“贝壳”之一 。
预制菜 , 又叫半成品菜 , 它与外卖或者成品菜的主要区别 , 是其在中央厨房经过制作完毕 , 采取冷冻或者真空包装保存后 , 以“半成品”的状态卖给餐馆或者消费者 , 只要简单烹饪便能成为一道成品菜 。 你很难界定它算是菜肴还是食材 , 某种意义上讲 , 预制菜的出现 , 是餐饮和食品边界越来越模糊的标志 。
这个名词第一次被社会广泛知晓 , 正是本次疫情中餐饮业为了自救 , 既然不允许堂食 , 便开始兜售消费者可以带回家享用的预制菜 , 在2月18日 , 喊着现金流告急的西贝获批了国内首张食品生产许可证电子证书 , 对外零售半成品菜 。 2月21日 , 北京市监局出台相关指导意见 , 允许线上和线下销售加工制作的半成品菜 。
有数据显示 , 2月以来 , 天猫整体半成品菜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70% , 部分品牌增长超400% , 60%的餐饮商家将餐饮零售化作为疫情结束后的工作重点 , 预制菜也因此成为了市场的关键词 。
上架学姐|半成品预制菜:从幕后到前台
文章图片
但是实际上 , 预制菜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 , 作为速冻加工品的“进阶版本” ,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 最初的预制菜与“料理包”一起风靡日本 , 成为了家庭主妇们的最爱 。
而随着日本家庭的小型化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 , 时至今日 , “惣菜半製品”(熟食半成品)已经是日本餐饮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在整个市场渗透率达到60% , 其中仅神户物产在2018年营收便超过2500亿日元 。
上架学姐|半成品预制菜:从幕后到前台
文章图片
而在中国 , 预制菜的普及要追溯到2005年 , 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一直处于“猥琐发育”的状态 。 随着中央厨房的普及 , 当前预制菜的市场存量已经达到3000亿元 , 很多高档连锁餐厅有60%以上的菜品是预制菜 , 而且口味与现做毫无区别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 , 国内已有超过74%的连锁餐饮企业自建了中央厨房 , 其中超过半数的餐饮品牌在研发标准化成品及半成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