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小凡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一个朝代,怎么才算是终结?以时间为标志?还是以某些事件为标志?这两个是人们认知里通常用做朝代结束的标志,但还有一种标志,很少人提及,那就是朝代的灵魂。是的,每一个朝代都有它自己的灵魂,有些时候,一个朝代已经被另一个朝代替代了,但只要灵魂还在,那么这个朝代就还存在,以另一种形式。
大明王朝就是如此。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一定祈祷过千秋万代,但天不遂人愿,两百年之后明朝就走向衰败,灭亡。朱元璋也一样想不到,清朝取代明朝之后,维系明朝灵魂,还在为明朝坚守的,并不是他的后代子孙,而是张煌言。
文章插图
张煌言是条汉子,他生长在清朝,周围都是留着长辫子的清朝人,只有他一个人,穿着明朝的服饰。在他被捕之前,张煌言已经孤军奋战20年了,朝代已经不是之前的朝代,但气节不能丢,这就是张煌言的信条。张煌言的言行、精神,让百姓赞他是英雄!
一、反清复明
开始张煌言还是有战友的,那就是郑成功。他们联手北上,初战告捷,便越战越勇,在长江逆流而上,一路追击,占领了芜湖。这是辉煌的一刻,是胜利的一刻,形势一片大好!那些墙头草州府,见此情景,纷纷投靠张煌言和郑成功。
文章插图
可能是这胜利来得太容易,历史告诉我们,战争不可能从头到尾一直这么顺利的,很快打击就来了。张煌言和郑成功之所以一开始能所向披靡,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的合作太默契了。在攻打南京的时候,由于对形势的判断失误,出兵不及时,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就这稍有错失,清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调来大批援兵,这时候张煌言和郑成功再发动攻击已经没什么胜算了。当时郑成功被清兵牵制,一直没办法前去和张煌言汇合。张煌言等不来郑成功,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一时间局面对他们十分不利。
文章插图
张煌言知道,他和郑成功只要有一个人撤退,那就彻底败了,这个时候只能硬挺,找到机会突围汇合。他给郑成功送去一封加急密信,表达了上述意思,但是晚了,功亏一篑,信送到的时候,郑成功已经无法防守,被迫撤退了。
没有了援军,清军更加疯狂地进攻张煌言的军队,张煌言无力正面对抗,只能带着少量的部下,躲到山上。即便如此,张煌言也没有放弃,他还在坚持和清军打游击,双方兵力悬殊,张煌言打得很苦,多次险些被抓。张煌言明白,大势已去,他退回到海上,希望有一天能重整旗鼓。
文章插图
二、舍家为国
抓不到张煌言,清军便抓了张煌言的家人,以此要挟他。或不及家人,清军这种行径是可耻的,但这确实触痛了张煌言的心。在被抓之前,张煌言的家人就已经饱受苦难。在妻子刚刚生下儿子的时候,张煌言便弃家人而去,投入战争。
张煌言这一走就是三年,三年后回过一次家,但这次回家也只是给家人带去伤害而已。张煌言进了家门,没有问候,没有嘘寒问暖,甚至没有去看一下儿子,只是说是来告别的。这对张煌言的妻子而言,太残忍,但没办法,也只能默默地支持。
文章插图
那么这次,家人被清军抓走,是否能让张煌言放弃呢?张煌言没有投降,他放话,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就会和大清血战到底!张煌言的言行,也许在我们现在看来,觉得他太无情,太冷血。但张煌言的家人这一次还是义无反顾地支持他,甚至用生命支持他。
三、英雄就义,大明终结
1664年,张煌言被捕入狱。张煌言孤军奋战多年,但他不是孤单的,他入狱的时候,百姓都从四方赶来,只为看他一眼,看一眼这位英雄。在狱中,张煌言不再有卷土重来的希望,他一心只想以死报国,开始绝食。
文章插图
狱卒劝他吃饭,怕他死在牢里,张煌言不忍为难狱卒,开始吃饭。在牢里,张煌言一遍又一遍地写文天祥的《正气歌》,他已经没有在上战场的机会了,胸中的万千豪情,只能寄托在这笔墨之上。后坦然走上刑场,就义。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贾雨村出场|骆玉明说红楼 | 人物
- 清明|二十四节气:凡有井水处,皆知节气歌
- 文明|初始于心,长践于行——44中学寒假开展文明实践“五个一”活动
- 加场|昆明加场,明日开票!此前5万人抢,2分钟售光
- 画家|沈明《九曲溪雪月幻想》附跋文
- 祭祀|红土: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
- 孙庆伟|让大遗址成为社会共享的文明课堂(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 刘 铴:生命最后的呐喊(散文)|00后作品 | 弩之末
- 多元性|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五:李大龙:如何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华夷之辨”与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