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不称臣 , 不和亲 , 不纳贡 , 天子守国门 , 君王死社稷 , 这些都是"明粉"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 因为这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 所以很多人基于民族情感 , 都对它有着极大的好感 。
当然 , 明朝虽然有很多荒唐皇帝 , 不过在某些地方的确是十分有气节 。 所以 , 大家习惯于将其与清朝比较 , 踩一捧一 。 其实历史上的君主集权王朝都一样 , 不管它如何如何 , 都绕不开那句"兴 , 百姓苦;亡 , 百姓苦" 。
那么 , 关于明朝"天子守国门 , 君王死社稷"这句话到底该如何解读呢?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
文章图片
迁都北京 , 明成祖的多重考量
"明成祖以雄才大略 , 承高帝之后 , 天下初定 , 国力大充 , 乃思扬威德于域外" 。 这是梁启超 , 对朱棣的评价 。 最开始的时候 , 明朝的首都定在六国古都南京 , 而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 , 夺了侄子的江山 , 随后又迁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 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
兵家必争 , 明朝的基本盘 , 历史上有很多的国家 , 定都于南京 , 古代那的确是一个适合纸醉金迷的城市 。 可定都于此的国家 , 大都是像东晋这样的偏安政权 。 而当时讲究的是一个中原正统 , 最起码你首都要在中原 , 才能算得是正统 。
北京虽然不是中原腹地 , 但进可攻 , 退可守 , 非常方便 。 而且 , 当时残留的北元政权仍然不断地袭扰边境 。 燕云十六州 , 是塞外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主要通道 , 尤其是宣大一线 。
文章图片
本来太祖皇帝的设定是"藩王守国门 , 藩王死社稷" , 就是让朱棣和他的后人们死死的守住这块土地 。 曾经燕王在燕云地区躬耕多年 , 亲信遍布于此 。 他的皇帝之位 , 毕竟来的不光彩 。
所以 , 首都设在南京 , 他心里或多或少的都有些不舒服 。 而回到北京 , 那本就是自己的封地 , 他的根基在那里 。 这是迁都北京的第一个原因同时 , 北方的经济经过了几次衣冠南渡 , 已经远远落后于南方 。
若是他首都还在南方 , 那么南北的差距就太大了 。 而且 , 他不放心任何人主政燕云地区 , 他害怕往日重现 , 再有一个藩王 , 从北向南杀过来 。 以守为攻 , 谋求更多领土 。
文章图片
北元政权在太祖时期 , 已经被打的再也无法对明朝的统治构成威胁 , 但他们的骑兵来也匆匆 , 去也匆匆 , 给边境地区带来极大的困扰 。 朱棣是一个很有魄力的皇帝 , 他有自己的雄心壮志 。
时时刻刻的想着 , 能够用自己的功绩去弥补曾经犯下的过错 。 北京地处燕云十六州腹地 , 那是抗北元的前线 。 同时 , 周边还有很多的天然屏障 , 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朱棣迁都以后 , 皇帝居于此处 , 周边的边防 , 那自然是固若金汤 。 天下精兵 , 皆部署于宣大一线 , 不为别的 , 只为了保证帝王的安全 。 所以说 , 本来此地就是重兵把守 , 如今皇帝又回来了 , 那自然是慎之又慎 。
文章图片
对于抵御北元的袭扰 , 那自然是有着极大的作用 。 同时 , 朱棣还想着尽可能多的拿到领土 。 在位时 , 五次征战蒙古 , 打的那些部落溃不成军 。 又在东北 , 设立了奴儿干都司 , 还于新疆设立了哈密卫 。
这些 , 都是他迁都北京才能完成的大业 。 如果远在南京 , 那虽然十分繁华 , 但是距离边疆很远 。 对于战事的处理 , 自然也是鞭长莫及 。 所以 , 天子守国门这句话总体来说并没有什么非议 。
只不过 , 皇帝考虑的可不仅仅是守门那么简单 。 他的每个决定 , 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 当然 , 北京并不是边境前线 , 只不过是距离边境较近而已 。 但是 , 也可以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
文章图片
就像巴基斯坦 , 从沿海发达城市 , 迁都于印度的争议区附近道理是差不多的 。 不过后来明朝疆域急剧缩水 , 让北京的处境非常尴尬 , 还出现了三次被围城的情况 。
保全颜面的无奈之举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 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 , 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已经十分罕见 。 所以 , 大家对于崇祯皇帝煤山自缢的行为 , 表现出了极大的赞赏 。
- 【星座控】2022年,喜上眉梢,与心上人白首成约的三个生肖,命中注定结良缘
- 【历史故事】进士未及,亲家竟狸猫换太子,19岁的陶澍早已定下婚约
- 【爱历史】鲁迅日记中,鲁迅对马珏的感情是怎样的?
- 【爱历史】《三国演义》中的刘晔是一个怎样的人?
- 【爱历史】十个冷知识,忘忧草原来就是这么接地气的蔬菜
- 【历史故事】射雕英雄传:杨康和完颜洪烈的故事
- 【历史故事】乾隆时期兴起的科举考试制度,改变了世家大族控制官员的局面
- 【时尚一点】可别让女朋友看到!爱马仕橙 AJ1 要来了!
- 【时尚一点】女人不管多大年纪,夏季学博主穿“连衣裙”,都会优雅到骨子里
- 【历史故事】曹操一肚子怒火只能发在了陶谦和徐州百姓身上,却因此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