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鲁迅日记中,鲁迅对马珏的感情是怎样的?

1933年 , 鲁迅和瞿秋白编译的《萧伯纳在上海》一书得以出版 , 书出版后 , 他照例开始将预留的新书按地址分送给以往送书的亲朋 , 被送书的6人中 , 有一位女子的身份非常特殊 , 她是鲁迅好友、北大国文系主任马幼渔的女儿:马珏 。
以往 , 鲁迅每出一本书便会寄一本给马珏 。 可这一次他却看着书犹豫了 , 良久后 , 他提笔给台静农写了一封信 , 这封信便是特意交代送书事宜的 , 信中鲁迅写道:
“本有一本是送给马珏 , 但想到她已结婚老去送书不好 , 但因前一本已送 , 不得不送 , 只好请托幼渔转交 。 ”
表面看 , 这是一件极小的事 , 但细思量下却不免让人生疑:为何结了婚就不能送书了 , 明明鲁迅是马珏的长辈啊!
最先道出此处事出反常背后“妖”的 , 是鲁迅后来的同居对象 , 鲁迅儿子周海婴的母亲许广平 。 许广平鲁迅死后出版的《两地书》中特别收录了鲁迅与马珏的书信来往 , 不难看出 , 许广平在编此书时似乎有隐隐表达什么 , 这里的什么 , 自然是指情感 。
【爱历史】鲁迅日记中,鲁迅对马珏的感情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后世之人 , 普遍将鲁迅对当时北大校花马珏的情感解读为:暗恋 。 这点 , 似乎也是许广平的看法 。
能够最清楚看到一个男人对女子感情的 , 除了与男人有亲密关系的女子外 , 就是日记和书信了 。 在查看鲁迅日记时 , 人们发现 , 鲁迅一生虽与马珏交际并不多 , 但他在日记中提到马珏的次数竟多达53次之多 。
而鲁迅与马珏的信件来往也十分多 , 其中:马珏给鲁迅信有二十八封 , 而鲁迅回信有十三封 , 另有送书 。
当然 , 日记无数次提到一个女人名字、书信往来频繁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 , 关键还要看日记、书信的内容 。
而对于鲁迅这种在情事上有压抑倾向且本身性格较内向的男子而言 , 判断他对一个女子情感程度往往要结合其性格等诸多因素全面分析 。
理完了这一层 , 接下来讲讲鲁迅日记中、信中他提及马珏时的日常状态 。
“夜 , 得马珏小姐信 。 ”
鲁迅写下这段日记的时间是1926年1月3日 , 此时 , 鲁迅年已45岁 , 而马珏则刚刚16岁 。 此时的鲁迅还没有认识他后来的同居对象、学生许广平 。
【爱历史】鲁迅日记中,鲁迅对马珏的感情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虽然此时鲁迅在名义上已有妻子朱安 , 但因为种种原因 , 两人一直没有夫妻之实 , 所以鲁迅是实际上的单身状态 。
中年男子表面看身体各状态呈下降趋势 , 实际上 , 他们此时在情感上尤其精神情感上的需求比年轻时反而更甚 , 这便也是很多男子都会遭遇中年危机的原因所在 。
综上 , 遇见北大校花马珏时的正常中年男子鲁迅肯定是对其有好感的 。 以鲁迅的性格 , 和常理推断去 , 能在收到一个女子信件后特地在日记上标注 , 便足以证明这个女子在其心中的地位不一般 。
鲁迅当日怀着怎样的心情看这信已经不得而知了 , 但可以肯定 , 这封信给了他情绪起伏 。 而且这种起伏绝不会太小 , 否则 , 他也不会欲言又止了 。
从心理学上而言 , 有时候要参透一个人的心思 , 恰恰不需要听他说了什么、看他写了什么 , 而要去听他没说什么、看他没写什么 。
鲁迅在这篇日记里:没写自己收到信时的心情 , 也没写信中的内容 , 而只写了得信的时间:“夜” 。
那么 , 鲁迅为何没写这些呢 , 是他觉得没必要吗?显然不是 , 若真觉没必要 , 他完全不需用一篇日记特地批注这件事 。 那么 , 结果就推出来了:他之所以不写 , 是因为他心里不想或者不能 。
而鲁迅“不想”、“不能”的原因只有一个:不适合 。
而这个不适合则是多方面的 , 一来是碍于他与马珏父亲的好友身份 , 也碍于两人29岁的年龄差 , 更碍于自己已有原配妻子的事实 。 所以 , 鲁迅只得将这份感情以极其保险的方式“珍藏”进日记 , 毕竟 , 这是鲁迅一生的初恋 。
三年后的1929年5月17日 , 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写道:
“今天下午我访了未名社一趟 , 又去看幼渔 , 他未回 , 马珏因病进了医院许多日子了 。 ”
值得注意的是 , 此时鲁迅与许广平已在一起多时 , 且此时许广平已怀了周海婴 。 在这种时候在写给许广平的信里提及另一个女子 , 并且颇有关心之意 , 这似乎有那么点不对味 。
紧接着 , 这之后12天 , 同是在给许广平的信里 , 鲁迅再次提到马珏 , 且关心之意甚浓 , 他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