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报 吃了这2大类药,出门要躲着太阳走


张阿姨患上呼吸道感染 , 医生开了1盒左氧氟沙星片 。 3天后病情好转 , 但上臂皮肤有些红斑、瘙痒 , 于是又挂了皮肤科的号 。 皮肤科医生诊断为药物致光过敏性皮疹 , 开了抗过敏的药和外用的药膏 , 并嘱咐她一定要注意防晒 , 如果皮肤过敏反应持续或加重 , 必须停用左氧氟沙星片 。
张阿姨的情况是典型的药物致光过敏反应 , 那么什么是药物致光过敏反应?哪些药物可导致光过敏反应?
中国医药报 吃了这2大类药,出门要躲着太阳走
本文插图
药物致光过敏反应
药物致光过敏反应指服用或局部使用某些药物后暴露于日光(主要为紫外线)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 分为光毒性反应和光变应性反应 。
1.光毒性反应
主要发生于系统用药 , 可发生于任何人 , 一般首次用药后经日光及类似光源照射 , 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即可发生 , 发病在面部、胸上V型区、四肢等曝光部位皮肤 。
临床表现类似日光性皮炎 , 为水肿性红斑 , 严重者出现水疱 , 自觉有灼热感和刺痛感 。 光毒性反应的强度与光敏感药物浓度和光照射时间、强度有关 。 除去光敏物及避光后 , 反应消退较快 。
2.光变应性反应
可由局部及系统用药所诱发 , 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 , 小剂量光敏感药物和微弱阳光照射就可能发生反应 。 反应发生除与药物有关外 , 还和遗传、过敏体质有关 。
光变应性反应首次发病一般有24~48h的潜伏期 , 皮疹除发生于曝光部位外 , 还可以迁延至非曝光部位 。
临床表现为湿疹样观 , 可见红斑、丘疹、水疱或渗出 , 一般不留色素沉着 , 慢性损害可以使皮肤肥厚或苔藓化 , 部分可能发展成慢性、持久性光敏感性反应 。
哪些药物可引起光敏反应?
主要有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抗真菌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抑郁药和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利尿剂、磺脲类降糖药、心血管药物、抗组胺药、部分抗肿瘤药、维甲酸、中药等 。
中国医药报 吃了这2大类药,出门要躲着太阳走
本文插图
1.抗菌药物
①喹诺酮类:
主要表现为光毒性反应 , 喹诺酮类的光过敏反应和药物本身的结构有关 , 其引起光毒性反应的作用强弱顺序为:司帕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托舒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
但是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 , 对紫外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 , 在治疗条件下不存在光毒性 。 总之 , 服喹诺酮类抗菌药必需避免暴晒 , 另晚间应用可以减少此类不良反应 。
②四环素类:
临床表现为光毒性反应 , 主要表现晒伤样反应 , 另外有扁平苔藓样反应、假卟啉症、光照性甲脱离表现 , 系由服药后药物汇集于皮肤真皮内层所致 。 早期以手足、口鼻出现刺麻等异常感觉为主 , 继之在裸露部位出现红斑、皮肤色素沉着 , 偶见大疱 。
引起光过敏反应的药物有金霉素、土霉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多西环素、地美环素 。 其中以后两者最易发生光过敏反应 。
③磺胺类:
临床表现为光毒性反应 。 主要有复方磺胺甲噁唑、柳氮磺吡啶、磺胺嘧啶、对氨基苯磺酰胺及磺胺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 , 氨苯砜与磺胺药有交叉过敏 , 也可引起光敏性皮炎 。
④抗真菌药:
灰黄霉素可引起严重的光毒性反应 , 引起尿、肝卟啉病 , 并可诱发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此外还有酮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 近年来相继有特比萘芬诱发SCLE的报道 , 分析可能与其诱导光过敏反应有关 。
⑤其它抗生素:
氯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抗结核药(如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 , 均有引起光毒性反应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