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许昌 老乡,让人口水直流的烙馍卷酱豆,今天你吃没?


老家许昌 老乡,让人口水直流的烙馍卷酱豆,今天你吃没?
本文插图
烙馍卷酱豆:河南人的最爱 , 吃着清是得劲儿‖老家许昌
文‖武国珍
晚上下班 , 妻问我:“今晚想吃啥?”我脱口而出:“烙馍卷酱豆!”妻嗔怪地冲我道:“整天就喜欢这一口!”“宁舍一顿肉 , 不舍一顿烙馍卷酱豆 。 ”
既然要说烙馍卷酱豆 , 首先要说烙馍 。 烙馍 , 山东人叫大饼 , 是一种特色传统美食 , 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 类似煎饼又和煎饼不同 , 烙馍是用未发酵的面也叫死面做成的 。 据说烙馍源于楚汉时期 , 北宋时徐州抗金英雄赵立聚集群众抗金时 , 地方百姓特制烙馍卷上松脆的馓子送于抗金英雄吃 。
烙馍是何时传入河南的笔者没做过考究 , 反正从我记事起就有了 。 做烙馍必须用小麦面粉、玉米面、红薯面以及其它诸如豆面荞麦面之类 , 面质散酥缺乏韧性是做不成的 。
做烙馍的工序并不复杂 , 但初做也很难成功 , 笔者曾试着做过几次均以失败告终 , 之后就再没涉过手了 。
做烙馍和面是很讲究的 , 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 , 硬了不好擀 , 软了一擀就烂 。 面和好后要稍微醒一会儿 , 之后将醒好的面放到撒上面粉的案子上并随手揉成长条状 。
老家许昌 老乡,让人口水直流的烙馍卷酱豆,今天你吃没?
本文插图
开始做时 , 先用手扯下一个大小合适的面团在案子上稍微揉搓几下 , 然后将面团随手压成扁状撒上面粉 , 先用小擀杖(小的擀面杖)将压扁的面团擀成碗口大小 , 随后将面坯卷到小擀杖上 , 左手握住小擀杖的一头 , 右手顺势往前推滚 , 这样双手配合没几下 , 一个厚约0.1厘米 , 直径约30厘米的圆面饼就成了 。
此时 , 这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烙馍 , 要到弄熟了才可称其为真正的烙馍 。 烙馍擀成后用小擀杖轻轻挑起放到鏊子上烙 。
鏊子一般用生铁做成 , 有条件的用铁条焊个支架 , 一般人家是用三个小砖头做支撑 。 烧鏊子用的是各家储存的庄稼杆或干柴之类 , 翻烙馍用的是竹批或者特制的长扁形的铁条 , 称翻馍批儿 。
烧鏊子的火候有讲究 , 火不能大也不能小 , 火大了烙出的馍容易糊 , 火小了烙出的馍口感欠佳 , 不筋道 。
翻馍自然也颇有讲究 , 记得小时候母亲曾手把手教我 , 第一翻是在烙馍放到鏊子上颜色由浅白色转为浅黄色;第二翻是在烙馍刚刚起泡时;第三翻是在烙馍第二翻后稍微停顿一会儿起大泡了就赶紧挑起——熟了 。
老家许昌 老乡,让人口水直流的烙馍卷酱豆,今天你吃没?
本文插图
烙好的烙馍一个个整齐地放进用高粱杆编成的筐里 。 随后将鏊子及砖头小心收好 , 将烧过的柴灰扫进粪坑里 。
如今 , 许多家庭烙馍已不再使用传统的鏊子 , 用的是平底锅或者电饼铛之类 , 烧的是燃气或者电 。 这样烙出的烙馍外观看起来很养眼 , 但味道却大打折扣 。
还有一些饭店也经营烙馍 , 其制作工艺怎样笔者不得而知 , 只知道那烙馍似乎没做熟 , 吃到嘴里完全不是那个意思 。
说完烙馍再说说酱豆 。 酱豆 , 与其说是一种调味品 , 倒不如说是一种北方地区所喜爱的传统美食之一 。 做酱豆既复杂又繁琐 , 尽管如此 , 在豫中地区的农村 , 甚至城市的一些家庭主妇依然乐此不疲 。
制作酱豆在我们这里俗称晒酱豆 , 时间选在八、九月三伏天 , 这个时候天气热 , 光照足 , 酱豆晒制的时间快 。
老家许昌 老乡,让人口水直流的烙馍卷酱豆,今天你吃没?
本文插图
将精心挑选的黄豆用清水浸泡几天后煮熟 , 捞出后趁热裹上面粉 , 晾干后将之摊开放置在阴暗处 , 用报纸或者白布覆盖住让它们在阴暗处自然发酵 , 生成微生物 , 也就是让他们“捂”出绿毛 。 之后将“捂”好的面豆拿出在太阳下晾晒之后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