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贵州 | 遥远的母系氏族社会,遗风何处寻?看独一无二的萨玛节,余的贵州札记
在贵州 , 曾经“地无三尺平”的殊境 , 令诸多久远的文化得以留存 。 绚烂文化的基石 , 是寻常百姓祖祖辈辈的日常与劳作 。
山深处 , “非遗”蕴藏丰厚 , 这些从历史中迤逦而来的人和故事 , 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
独一无二的萨玛节
母系氏族社会已经遗落了绝大部分基因 , 今人很难想象它是什么样儿了 。 寻寻觅觅 , 在南部侗族地区 , 却还过着一个独一无二的节日 , 能够窥见诸多当年传统习俗 , 这就是萨玛节 。
文章图片
榕江宰荡侗族萨玛节王炳忠摄
侗语“萨玛”可译为“大祖母”之意 , 萨玛节是侗族祭祀大祖母的节日 。 在强悍的大自然面前 , 侗人先民是脆弱的 。 对萨的信仰和崇拜 , 长久地主宰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 平常日子 , 凡是寨上要出征、玩龙灯、斗牛、“月也”集体做客等 , 一个必走的程序 , 是男人祭萨 , 请萨赐茶 , 邀萨同去 , 这是行动一帆风顺的保障 。
文章图片
侗族地域分布广阔 , 萨玛节的习俗各有千秋 。
到榕江县车江村走走 , 最打眼的就是几尊萨玛祠 , 大大小小 , 形状各异 , 似庙非庙 。 每个萨玛祠都有“登萨”主管 。 “登萨”是“萨”的孙女 。 “萨”是什么模样?像如来?像观音?不 , “萨”并不像寺庙里的菩萨有泥塑金身 , “萨”甚至没有一张绘像 。 “萨”是以一把半张开的纸伞作为意象符号的 , 伞下垒有一堆石头 。 本地民众习以为常 , 认为这就是萨;而外来客 , 则每个人不由得会想象着自己心中的“萨” 。
每年的正月初二和每月的初一、十五 , 登萨都要给萨上香敬茶 。 车江村三组有五个萨祠 , 即有五个宗族 , 但不一定按姓氏划分 , 这意味着侗人由祖灵崇拜上升到了对神的崇拜 。
文章图片
祭萨
二十年前我去参谒萨玛祠(小圣母祠) 。 这是一个有历史的老祠 。 来到此地 , 如果不追溯其历史 , 那就与看照片“坐游”差不多了 。 于是 , 我走进寨上一幢幢古朴的木屋 , 田野调查中 , 尽悉一切 。
老早以前 , 寨头音塘村欧家刚在这个寨子住下来 , 就由欧家的女人来管萨玛祠;78岁的萨进奎老太 , 是一位贤惠有福的婆婆 , 精干灵敏 , 泛白的侗装一尘不染 。 一眼看去 , 就是做登萨的最佳人选 。 她做登萨管理萨玛祠已经几十年了 。 萨进奎说:“萨玛节比过年还热闹 。 让我下辈子再做登萨我也愿 。 这是为大家做好事 , 我喜欢 。 ”一生一世做登萨 , 为她的人生增添了光彩 。
文章图片
萨玛节是一个神圣的节日 。 在这天 , 由男人做饭做菜 , 承担了平时都由女性包揽的家务活儿 。 这一天性别角色的易位 , 给女性带来了难忘的快乐 。 女性的权利还体现在衣着打扮上——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过萨玛节也可以头戴鲜花树叶 , 花枝招展 , 那也是她们平凡人生中最亮丽的时刻 。 而平日里 , 恪守传统的老太太是绝不会如此打扮的 。 从节日仪式的进程和细节中 , 点点滴滴 , 可以窥见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 。
“萨”是维护本族利益的精神支柱 , 人人都要祈求她的保护 。 祭萨敬香都是妇女的神圣职责 , 男性中要德高望重的老者才能参与祭萨 。 祭萨那天 , 老者们身穿寿服 , 手执芭茅草引路 , 接着是吹芦笙开道 , 举伞的祭萨队伍则转萨堂、转寨子 。
文章图片
榕江宰荡侗族萨玛节王炳忠摄
入夜 , 大家吃罢晚饭围坐聊天 。 那位担任看时辰和作法的鬼师 , 是聊天的核心人物 。
鬼师很神秘地对我说:“1996年 , 占里寨上出现一连串的不祥之兆 。 用鸡占卜得知 , 寨上的萨已经不在其位了!”
- 小李讲史|嘉庆皇帝心中永远的痛,天理教冲入紫禁城
- 清风醉酒逍遥客|历史上十位状元之最
- 有画说艺术|接亲路上走2年,抵达时新郎已去世,史上嫁最远的女人
- 秀妹说情感|朱元璋一声令下,20万大军守护贵州六百年,如今成为“活化石”,原创
- 曹操▲赤壁之战,曹操死了哪些大将?说出来真丢脸,是曹操心里永远的痛
- 科技控小小|是永远的守候,是代表了希望的花,此花所代表的是永恒的爱
- 贵州都市报|持续性强降雨来袭!贵州启动气象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 七萌娱乐|贵州12个县(市)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
- 「杨应龙」中国最牛家族,昌盛了700年历经5个王朝,如今此姓成贵州第一大姓
- Ss无双sS在路上用了两年,丈夫等她活活等死了,她是历史上嫁得最远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