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明军投降清军后,战斗力就变强了,真是因为清军八旗制度更先进?

【爱历史】明军投降清军后,战斗力就变强了,真是因为清军八旗制度更先进?
文章图片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披澜读史
字数:3210 , 阅读时间:约6分钟
编者按:很多对明末清初历史感兴趣的网友们 , 可能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 许多明朝军队 , 在面对肆虐的清军时畏敌如虎 , 然而一旦他们投降清朝 , 剃发易服 , 对曾经的同僚拔刀相向后 , 反而爆发了让人侧目的悍勇 。 “我变秃了 , 也变强了”的说法只在动漫里存在 。 既然如此 , 为什么这些明朝的军队会在投降满清后 , 会表现出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呢?
【爱历史】明军投降清军后,战斗力就变强了,真是因为清军八旗制度更先进?
文章图片
【爱历史】明军投降清军后,战斗力就变强了,真是因为清军八旗制度更先进?】▲影视剧中的吴三桂
一支军队想要拥有真正的战斗力 , 依靠的不仅仅是士兵本身的身体素质和武器装备的质量 。 这两项的好坏虽然能提高一支部队的作战实力 , 但在真实的战场上 , 决定一支部队是否能获胜的 , 还有其他许多因素 。 比如士气的高低与否就足以对军队战斗力造成巨大的影响 。 而这也是明末许多明军最受困扰的一个问题 。
当时的驻守地方的一些明军 , 作战意志到底能有多低呢?辽东经略熊廷弼曾经在《严敕各镇精选援兵疏》《辽左大势去疏》和《新兵全伍脱逃疏》中 , 多次向朝廷抱怨士兵们无心作战:
“朝投此营 , 领出安家月粮 , 而暮逃彼营;暮投河东 , 领出安家银两 , 而朝投河西 。 点册有名 , 及派工役而忽去其半;领粮有名 , 及闻贼犯而又去其半 。 此募兵之形也 。 ”
【爱历史】明军投降清军后,战斗力就变强了,真是因为清军八旗制度更先进?
文章图片
由于缺乏对于士兵的束缚和管制 , 许多士兵已经习惯性地逃匿 , 甚至多次应募骗取饷银 。 这还只是战场之外的“非战斗减员” , 在作战时 , 怯战畏战的例子就更多了 。
万历四十六年清河城保卫战中 , 辽阳、沈阳、宽甸等地军队 , 面对正处于战火中的清河城畏葸不前 , 甚至有“中途而回”的 。 最后 , 只能坐视清河、抚顺城沦陷敌手 。 这样的闹剧在辽阳之战中再次出现 , 《明熹宗实录》记载:“辽阳之破 , 武臣奔溃 , 其以身殉者止文臣四五人耳” 。
《实录》的说法虽有夸张 , 但此战中“三河、东胜、长静、长宁、长定、长安、长胜、黄骨岛、岫岩、青台屿等大小七十余城官民尽皆剃发归降”却是事实 。
【爱历史】明军投降清军后,战斗力就变强了,真是因为清军八旗制度更先进?
文章图片
▲影视剧中的明军
当然 , 士兵“不堪用命”不假 , 但将所有的罪责都归咎于他们显然也并不合适 。 对于一位明朝士兵而言 , 他所处的环境和氛围 , 往往并不能激发他“舍身保国”的意识 。 在研究明朝后期军费支出的时候 , 人们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
崇祯元年 , 崇祯曾经命户部尚书毕自严 , 清查除辽东镇外各边镇的军队限额和花费军饷 。 结果发现 , 从明朝建立之初到万历年间 , 再到崇祯朝 , 各镇的兵额不断降低 , 但军饷消耗却在逐渐攀升 。
根据比例来看 , 崇祯时一名士兵的饷银 , 平均为3.3两 , 是万历时期的4倍有余 。 当然 , 这和辽东爆发女真之乱后 , 各地客兵入援 , 耗费颇多有关 。 这也是为何毕自严上书崇祯 , 称军费“头绪纷纷不可额数计也”的原因 。
【爱历史】明军投降清军后,战斗力就变强了,真是因为清军八旗制度更先进?
文章图片
但对于普通士兵而言 , 有一个事实却也颇具讽刺意味 。 他们非但未能享受到高额粮饷 , 反而由于各层官吏的盘剥而日渐困窘 。 一些将领“生财有道” , 利用粮饷发放前士兵青黄不接的间隙 , 放贷给士兵赚取月息 。 有时甚至“且指一作十 , 重复扣算 。 军兵明知而不敢抗 。 致有领饷数月 , 而实支不满数钱者” 。 面对这种情况 , 求告无门的士兵们往往只能持续背负欠债 , 沦为赤贫 。
更为可怕的是 , 即使是这些经常被将领克扣、抢夺的缩水粮饷 , 到手的时间也并不确定 。 尤其是在苦寒偏远的辽东 , 就更是如此 。 辽东为大明防御女真之前沿 , 常年战火不断 , 粮食收成根本无法维系当地庞大的军事消耗 。
为此 , 明朝不得不持续不断地从别地运输 。 然而即使是这样 , 限于不靠谱的古代交通水平 , 和同样令人窒息的运输规划能力 , 拖欠军粮的情况屡屡出现 。 这样的困境 , 直到孙承宗恢复“以辽土养辽人”政策才相对缓解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