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敌对意识产生于甲午战争?早在100年前就产生了

将中国视为敌国 , 如所谓清朝威胁论、清朝轻蔑论 , 乃至清朝征战论 , 各种各样的中国观实际上在鸦片战争之前的日本就已具雏形 。
比如日本思想家林子平(1738年一1793年)在其《海国兵谈》中就这样说:“我听说近年来唐国(中国)和鞑靼人与欧洲人交往密切 。 其交往越亲密 , 唐国、鞑靼英雄豪杰等就可以接受其妙法 。 而得到了妙法的话 , 就可能起侵掠之心 。 彼等要是起侵掠之心 , 甚至奔日本而来的话 , 海路也近、兵马又多 。 那时我们要是没有防备 , 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 仔细考虑的话 , 后世企图侵略日本者必定是自唐国、鞑靼之地而起 , 千万不可怠慢 。 ”
这是将古代中国看做假想敌 , 觉得中国对日本是一种威胁 。
【历史故事】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敌对意识产生于甲午战争?早在100年前就产生了
文章图片
这种威胁论也影响到了佐藤信渊的《海防策》(1808年) , 面对当时沙俄帝国对日本边境骚扰 , 他认为:清国强大而且距离日本最为临近 , 万一出现狡猾之主而有了兼并四方的志向 , 其患远非沙俄帝国所能比拟 。 因此对清国即便是“卑辞厚聘” , 也要变其为盟国 , 这才是日本之要务 。 ”
就是说 , 希望以结盟的方式来化解中国的威胁 。
后来佐藤信渊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他在1823年的《宇内混同大论》和《宇内混同秘策》反复强调“皇国”日本是世界万国的根本 , 或世界万国以日本为根本 。
如何使皇国日本实现统领全地球的宗主国的目标 , 他认为使清朝臣服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
【历史故事】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敌对意识产生于甲午战争?早在100年前就产生了
文章图片
为此他提出了侵占清朝东北地区和江南地区的种种“秘策” 。
面对西洋列强的威胁 , 在鸦片战争之后到明治维新之前 , 幕末志士对中国领土的企图 , 在吉田松阴的思想中表现得比较突出 。
他在《幽囚录》(1854年)中说:“今急修武备 , 舰略具、炮略足 , 则宜开垦虾夷 , 夺加摸察加(堪察加)、澳都加(鄂霍次克) , 谕疏球 , 朝责朝鲜 , 北割满洲之地 , 南收高山、吕宋诸岛 , 渐示进取之势 。 然后爱民养士 , 慎守边圉 , 则可谓善保国矣 。 ”
此后 , 1855年4月24日吉田松阴在《致兄杉梅太郎》中认为日本应该培养国力 , 然后分割征服易取的朝鲜、清朝 。
同一封信中还说到:“就是像丰太阁(丰臣秀吉)那样的雄才 , 也非常可借 。 生于天下分争之日 , 致力于神州之拨乱 , 而终于没有将明国(明朝)拿到手就去世了 。 ”
也就是在他的眼里 , 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 , 为了保障和扩大日本的国家利益 , 而不惜侵占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权益 , 这里埋下了近代日本军国思想的种子 。
【历史故事】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敌对意识产生于甲午战争?早在100年前就产生了
文章图片
1862年 , 日本幕府派遣的“千岁丸”号船到上海 , 即便是带着友善的目的来到清朝 , 来研究中国的 , 但是清廷的衰弱、民众的贫困、还有晚清中国内忧外患下的困顿疲敝 , 通过上海而被日本所觉察 。
峰洁在其《清国上海见闻录》中认为:清国的病已经不仅仅在腹心 , 已经开始在面目上显现 , 一指一肤无所不痛 。 由上海一处可以知道清朝内地的大概 。
他描写在上海的军营所见 , 说:“其兵卒敝衣、垢面、土徒跣、露头、无刀 , 皆如乞食 , 而不见一人有勇 。 如斯 , 我一人可敌彼五人 。 ”他自大地认为自己只要一万兵就可以打下清朝 。
其所见虽然反映了清朝当时的无奈现实 , 但是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国的蔑视以及对中国的征服欲望也表露无遗 。
【历史故事】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敌对意识产生于甲午战争?早在100年前就产生了】而在明治维新之后 , 特别是在明治正府的征高山、废琉球之后 , 日本对清朝的敌对情绪几乎与日俱增 , 比如福泽谕吉就认为:日本必须扩张陆海军、然后使日本民心调和一致 , 积极发动对清朝战争 , 震慑清朝 , 使其知道日本可怕、不可敌、轻易开争端对自家不利 , 这样才能让日本有发展空间 。
到韩国“甲申政变”之后 , 日本朝野对中国的敌对论、进攻论明显普及开了 , 掀起了对清朝宣战的呼声 。
【历史故事】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敌对意识产生于甲午战争?早在100年前就产生了
文章图片
为此日本思想家兼战争鼓吹者福泽谕吉说道:
我们的目标就是以清国为敌 , 首先派一队大兵与朝鲜的清兵大战 , 在让朝鲜承诺我“正当”的要求的同时 , 我大军大举进入清国 , 攻陷其都城北京 , 清国皇帝如果逃往热河 , 则进军热河 , 只有这样 , 才能让清国人想尽办法而答应我正当的要求 , 而必须使其低头谢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