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莉【最美逆行者】童莉:我在一线管护理( 三 )


采访人员:拥有如此硬件的雷神山医院 , 管理运转上和普通医院有什么不同?
童莉:雷神山医院算是一家临时战地医院 , 有1500张床位 , 来自全国16支医疗队近3000名医护人员 。
我刚到了雷神山 , 还没进病区 , 就有了各自的身份编号 , 信息化系统很便捷 , 所有工作和记录都通过输入编码进入 。
这里大概有400多名工勤人员 , 1000多名后勤人员 , 还有志愿者 , 这么多人 , 不管是医护还是工作人员 , 无一人感染 。
病房的门把手坏了 , 上报后几分钟就有人到场维修 。 垃圾清运等工作也不再需要医护人员承担 , 医护人员可以全身心投入救治 。
可以说 , 这里运转有序、高效 。
采访人员:这种高效体现在哪儿?
童莉:你能想象吗 , 一千多位患者 , 吃饭能实现个性化定制 。 我们在护理过程中 , 发现有的患者有糖尿病等基础病 , 配餐中的部分食物可能不适合 , 吃不好就不利于患者恢复增强免疫力 。 说实话 , 当时特殊情况下 , 单个患者的需求如果逐一照顾到 , 将会是非常大的工作量 。 但让人惊讶的是 , 这件事在雷神山医院就能解决!
医生会将病人的情况直接下到医嘱中 , 提供个性化配餐 。 这不是点餐 , 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症调配忌口和需补充的营养 。 这些餐盒按照定制送到医院后 , 会有不同颜色标识 , 由工作人员按照电脑设定系统直接配发 , 从未出错 。 这种紧急情况下还能如此精准照顾到每一位患者 , 让我重新体会到了什么是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 。
采访人员:管理方面是否也需要新的调整?
童莉:硬件水平上了台阶 , 防护物资也不短缺了 , 会让大家放松警惕 。 这时候 , 管理就得紧 , 得时时提醒大家 , 不要放松警惕 。
另一方面 , 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精力 , 去落实怎么更好地照顾患者 。 比如有患者提出呼吸锻炼 , 这个节奏怎么把控 , 这个问题真把我们难住了 , 但是得解决啊 , 就去问医生 , 找专家 , 回来再告诉患者 。
采访人员:你刚提到 , 雷神山的工作经历让大家都有提升 , 你的提升是什么?
童莉:我把所看到的、体会到的 , 都记录了下来 。 你看我柜子里那堆厚厚的材料 , 都是带回来的经验 。
这次中南医院院长带队 , 把人员分了四处 , 分别留守中南医院、支援武汉第七医院、方舱医院、雷神山医院 ,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 , 哪一块的工作他们都处理得很好 。
尤其是雷神山医院的科学高效管理是怎么实现的 , 我特别注意观察并做了很多记录 , 对今后提升我们医院应急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会有帮助 。
从护理部工作来说 , 一方面是培训新入职护士怎么做 , 另一方面是监督他们做得是否到位 。 今后的培训 , 我一定会把这次经历放进去 , 让每一个护士都知道防护服怎么穿 , 至少面对这种应急情况 , 能保证医护人员不受感染 , 一辈子用到一次 , 这培训就是有用的 。
以前觉得说奉献矫情 , 这时候大家真是讲奉献
采访人员:在一线管理120名护士 , 和你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管理878名护士有什么不同?
童莉:说不同 , 就是换了个地方 , 很多管理经验 , 也是从这边带过去的 。 但一线的护理工作确实比日常有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
几乎每一位护士 , 每一天的步数都不会低于一万步 。 当时医院内部的保洁、搬运、护理等工作全部由护士承担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一个患者治愈出院 , 如果在一家普通医院 , 患者到护士站打个招呼 , 办完手续就可以在家属陪同下自行离开 。 但是在一线不行 。 患者的个人物品可能携带病菌 , 要由护士专业消毒 , 并帮助患者收拾好 , 带领他穿过专门的通道 , 将患者送到门口 , 交接给社区工作人员 。 因为患者没有家属陪同 。 这些事情都琐碎而具体 , 一个环节做不好 , 前期的医治白费了 。 要求护理管理工作要做得更细、更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