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里的“素纱襌衣”产自于哪里?“嫘祖”的老家在哪里?

关于“素纱襌衣”,曾有这样两个真实的故事:
第一件事:
素纱襌衣出土时共2件,一件48克,一件49克。1983年湖南省博物馆被一个叫许反帝的青年盗了,30多件珍贵文物被盗,其中就包括这两件素纱襌衣,许反帝的母亲包庇儿子,竟将48克的那件给烧了,49克的那件装进了一个火柴盒里。
第二件事:
马王堆汉墓里的“素纱襌衣”产自于哪里?“嫘祖”的老家在哪里?】织锦方面的专家为了仿制这两件素纱襌衣,可谓费尽心思,有关部门,开始时,将复原的任务交给北京、上海的几家纺织厂来制作,虽然利用了先进的缫丝技术,可怎么也制作不出如此轻薄的纱衣。
实在没办法,就交由国内在织锦方面第一的南京云锦研究所来仿制,研究所的工程师和研究员经过对衣服上的丝线横断面切片、氨基酸含量,再用X射线去检查,最终确定了这件素纱襌衣上的纤维,就是家蚕的蚕丝。经过几个月实验,终于制作出了一件80克的纱衣,可惜太重了,不符合要求。
马王堆汉墓里的“素纱襌衣”产自于哪里?“嫘祖”的老家在哪里?
文章插图
素纱襌衣后来经过深入研究才发现是蚕丝和蚕的问题,汉代的家蚕是三眠蚕,现代的蚕是四眠蚕,四眠蚕吐的丝比三眠蚕的粗,也结实一些。于是科学家们就想办法把四眠蚕变成三眠蚕,通过药物让四眠蚕休眠三次蜕皮三次,吐的丝,变细了。最终,经过了13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制成了一件49.5克的仿制品。
众所周知,“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
可要说这两件“素纱襌衣”的产地,来自于中原一座叫“睢县”的小县城,你可能要大跌眼镜!
但是,如果你了解睢县的历史,就不会有疑问了。
睢县古称襄邑,两汉时期,朝廷在襄邑设置“服官”,为天子公卿制作锦缎礼服,是全国两大丝织刺绣和服装制作中心之一,“丝绸之路”上丝织品的重要产地和供应地。明清时还曾设置过四大乡,其名为:锦绣、锦襄、锦翠、锦衣。
西晋时大文学家辞赋家左思,历经十载,创作了《三都赋》,令时人争相抢购,一时使“洛阳纸贵”。他在《魏都赋》里盛赞“锦绣襄邑”。
汉代大辞赋家杨雄在《五都赋》中誉称:“罗绮朝歌,锦绣襄邑。”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将“锦”字释为:“锦,襄邑织文。”
问题又来了?一个小小的,地处中原不起眼的小县城,为何在汉朝时,能称为全国的锦织中心呢?
2005年,全国综合型学者、文化人类学者、历史学家王大有先生通过反复考证后认为:位于今河南省睢县西南部25里的承匡城,即是人类始母,华夏民族最普遍尊重的精神偶像女娲的诞生地。
当时,在距承匡城西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西陵氏部落,其中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叫嫘祖,是她在剥取茧壳内的蚕蛹时,首先发现了从蚕壳上可以抽取蚕丝。后来,她又从蜘蛛织网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开始用蚕丝织出了人类第一件衣裳。
由于嫘祖心灵手巧, 被人们推为西陵氏部落的首领,大家都尊称她为“王凤”。
后来,黄帝慕名专程来到了西陵。当他看到桑树下的嫘祖身披彩衣,长得貌若天仙,十分喜欢,就把嫘祖迎娶到了轩辕丘,并且封为正妃。据成书年代不晚于唐朝初期的《轩辕黄帝传》记载:“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清代《辞源》也解释说:“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
马王堆汉墓里的“素纱襌衣”产自于哪里?“嫘祖”的老家在哪里?
文章插图
中国丝绸之祖——嫘祖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