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密探现在为何要靠初创企业“翻身”?,62年历史的NASA( 二 )


最初设计航天飞机的“卖点”是它每周都能发射 , 前往太空将非常安全且便宜 。 但自1981年投入运行以来 , 美国航天飞机每年最多飞行9次 , 远低于当初设想的每年飞行50次 。
航天飞机的加入 , 让本就昂贵的太空游戏成本变得更加高昂 。 但即便美国倾尽国力的投入 , 所制造出来的航天飞机依然难言安全 。
硅谷密探现在为何要靠初创企业“翻身”?,62年历史的NASA
文章图片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七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 图片来自网络
但早在格里芬公开表达自己的不满之前 , 航天飞机就已经出现了两次非常严重的事故 。 1986年的挑战者号和2003年的哥伦比亚号灾难导致14名优秀的宇航员死亡 , 这让全世界都为之惋惜 。 美国服役的5架航天飞机目前只剩下3架 , 共飞行了134次 , 发生事故2次 , 相当于每67次飞行就有一次失事 。 如果按单位里程的死亡率 , 航天飞机比喷气式飞机高约138倍 。
硅谷密探现在为何要靠初创企业“翻身”?,62年历史的NASA
文章图片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得部分机组人员接受太空采访 , 图片来自Gizmodo
专家认为 , 航天飞机没有逃逸系统 , 实行人货混运 , 既复杂又昂贵 , “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的失事证明 , 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都远低于相对简单的载人飞船 。 由于设计先天不足 , 航天飞机所做的改进只能是工艺上的 , 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
此外 , 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后 , 开始将太空探索的目光投向火星 , 对于服务于近地轨道的航天飞机来说已经没用武之地 , 与此同时航天飞机投入使用后并未达到原先预想的目的 。 因此2010年 , 由16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站基本建成时 , 美国决定放弃“航天飞机”计划 。
失去航天飞机的NASA选择另辟蹊径
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之后 , 美国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丧失了载人进入太空的能力 , 不得不仰仗俄罗斯的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 , 但面对每位乘客7600万美元的天价 , 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稍显吃不消 。
而在美国国内 , 由航空巨头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合资成立的发射公司联合发射联盟(UnitedLaunchAlliance)却趁机“哄抬物价” , 单次的发射任务的成本竟高达4亿美元 。 NASA当时的处境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也不为过 , 好在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半个多世纪的航天技术储备 , NASA也在夹缝之中开辟了一条看起来不错的道路:全球最著名高科技产业区-硅谷 。
硅谷密探现在为何要靠初创企业“翻身”?,62年历史的NASA
文章图片
NASA硅谷研究所 ,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 , 在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 , 以SpaceX、BlueOrigin为代表的一批新兴航天创业公司在2000年以后开始逐步崛起 。 它们凭借着创新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理念 , 不仅冲击了以波音公司为首的巨头们的市场份额 , 同时还肩负起了重振美国载人航天、重返月球以及登陆火星等众多重任 。
载人航天商业化似乎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 , 商业航天公司可以为美国政府提供廉价可靠的基础航天服务 。 太空产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谁能够大幅降低每次发射的成本 , 并定期进行发射 , 那么他就能获得一个全新的市场 。
以SpaceX为例 , 大约每月发射一次火箭 , 为某个公司或某个国家运载卫星 , 或为国际空间站补充供给 , 它以每次发射6000万美元的低价打败了这些老牌竞争对手们 , 而这样低廉的发射成本主要得益于SpaceX的火箭90%都是由自家工厂制造完成 。
一枚崭新的猎鹰9号(Falcon9)火箭报价在5500-6200万美元之间 , 远低于同类的宇宙神5(Atlas-5)和德尔塔4(Delta-4)1-4亿美元不等的报价 。 经过维修后的“二手火箭”再次登场时,售价降低的同时运力却几乎没有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