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是现代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计时器,有了钟表,生活才有了规律,秒针分针滴答滴答的走着,时间流逝,才有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但是在古代,钟表可是奢侈品,在钟表还无法量产的千年前,人们生活中的计时器就是更夫。
每到夜晚来临时,就会有打更的声音传来,告诉人们现在是几点了,更夫们的工作其实非常辛苦,他们除了报时,在历史上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而且白天没有更夫,古人们又是如何知道时间的呢?
文章插图
为了计算时间,古人也是极大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学会通过辨别太阳升起,一天中的最高点与降落的位置,将白天的生活时间分成早上、中午、下午,极大的改进了人们生活劳作的分工部署,提高了生产力。
可是一旦太阳公公下山了,面对漆黑的深夜,古人就两眼一抹黑,不知道此刻是几点,聪明的古人们又想出了许多计时办法,比如发明了用滴水来计算时间的仪器,还有四级漏刻,这是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的精密计时器。
当然,这类计时器只有皇帝能够使用,百姓怎么办呢?香篆,这是当时最划算的“计时器”,做成香盘,一盘烟烧完了,半个时辰或者一个时辰就过去了,还能让屋子里香气缭绕。
夜晚是人最疲惫的时候,人们昏昏欲睡,可是时间却一直在流逝,晚上没办法不停的看香点香,那如何保证人们生活顺畅,劳作休息正常呢?
于是,朝廷就想办法,专门设立一个职务:更夫。由朝廷发工资,安排几个人守在计时器旁,一般2小时为一更,到了这个点,更夫就出门敲梆子,提醒周围的百姓,现在是几点了,该干嘛,干嘛去了。
打更可不是乱来的,要保证百姓生活井然有序,时间就不能算错,所以古时候,更夫的工作可不像电视剧播出的那样简单枯燥,因为更夫的重要性除了报时,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1、打更工作
更夫们打更可是有严格规定的,这些规定都要告知百姓,让百姓们熟知这些规律,才知道每次更夫们出来敲的是几点,那么打更的规律是什么呢?
【 古代的更夫是如何判断时间的?他们除了打更,还有项更重要的任务】一般更夫们晚上会出来五次,每两个小时打一次更,从晚上7点一直到凌晨3点,之后就不再打更了,因为凌晨3点之后,许多人们都准备起来开工了,另一方面,这个时间也是人身体最困顿的时候,进入了深度睡眠,有可能都听不到打更的声音了,就没有必要再打更了。
每一次打更的声音都不一样,这就能很好的提醒人们,现在是晚上几点了。比如,晚上7点,也就是戌时,敲在梆子上的声音是一慢一快,要连续打3次,这是一更。
到了晚上9点,亥时,梆子是连续打两下,而且要连续多次重复打,这就是二更;到了晚上11点,子时,敲在梆子上是一慢两快,这是三更;一慢三快,就代表四更,也就是凌晨1点,丑时了;五更则是一慢四快,代表凌晨三点,寅时了。
2、防火工作
古代人们对于火有着极大的恐惧,因此在古代的宫廷,起火都叫“走水”,处处都避免使用火这个字。《二十四史》中就记载了让人触目惊心的着火历史就有八百多起,损失极其惨重。
比如,明朝万历二十五年的泗州大火,几乎全城覆灭,烧掉了四千多间民房,清朝乾隆北京火灾,“经月乃止”,还有一次烧毁“商民店户八万余家”。
古代火灾的破坏力实在太强大了,加上当时的建筑都是木头、纸为主,片刻之间,就能够让一切飞灰湮灭,又没有现今的灭火设备,古代防火,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更夫们夜间行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防火。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在电视剧当中听到,更夫们打更不是喊几更天,而是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夜晚人们疲倦,安全防备也下降了,这个时候又都需要点蜡烛,一有不慎,就容易着火。
3、望风工作
宋代成都有一座铜壶阁,深五丈六尺,用的是砖石结构;明代南京的鼓楼高达十米,还有25面鼓。这些建筑这么高是做什么用的呢?古代这么高的建筑在一个城市中就是标杆,也是望风塔,更夫们晚上的工作结束了,白天他们的工作在这里要依然延续。
古代这种望风塔性质的建筑被称为:谯楼。在谯楼上都有滴漏装备,上白班的更夫们依然需要盯着这些滴漏,更准确的向官府传递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大概时间。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欢团|晨读 | 欢团圆子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eszter|妈妈每周带女儿摘野菜 并利用找到的食材做饭
- 鸡舍|可生食鸡蛋成消费"新宠",它真的安全卫生吗?
- 中老年人|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竟然会加速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