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哥谈寒武纪220页答疑离开华为怎么办,上交所追问到底

“AI芯片独角兽”叠加“天才少年”的光环 , 让成立4年便冲刺科创板的寒武纪备受关注 。 但在传统巨头和跨界选手“围追堵截”下 , 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成为其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关键 。
5月7日晚间 , 在被上交所问询27天后 , 寒武纪交出了“答卷” 。 前者共向其提出了6大类20个问题 , 涉及其股权结构、主营业务、核心技术、研发项目、营业收入、募投项目、应收账款等 。
而在长达220页的回复报告中 , 寒武纪也透露了不少值得关注的信息 。 例如 , 未来三年除要上市募集的28亿资金中的19亿外 , 还要投入30亿以上研发芯片;短期内难以找到在采购规模上替代华为海思的客户;与英伟达、海思相比 , 其AI芯片优势劣势同存;从中科院孵化后 , 其独立发展的能力等 。
值得注意的是 , 成立后的三年 , 寒武纪营收增幅明显 , 但盈利堪忧 , 2017年-2019年亏损累计约16亿元 。 更令人担忧的是 , 其在未来几年都无法保证盈利 。 不过 , 在六轮融资后 , 其估值已在220亿元以上 。
难以替代的“公司A”
2019年之前 , 终端智能处理器IP一直是寒武纪营收的重中之重 。 2017年-2018年该业务占其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高达98.95%、99.69% , 但在2019年骤降至15.49% 。
期间 , 公司A为寒武纪主要客户 。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 , 寒武纪的主营业务为应用于各类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 主要产品包括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等 。
经梳理 , 人工智能芯片主要是指GPU、FPGA、ASIC等AI加速芯片 , 主要解决AI庞大的算力需求;应用场景主要为云计算数据中心与边缘计算 , 后者包括摄像头IPC、自动驾驶、手机的Soc等 。
军事哥谈寒武纪220页答疑离开华为怎么办,上交所追问到底
文章图片
寒武纪招股书截图
因此 ,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寒武纪说明:IP授权业务2019年收入大幅下滑的原因 , 是否面临产品研发上的技术难点或壁垒;公司A未继续采购的原因;IP授权业务收入下滑是否具有持续性等事项 。
根据寒武纪对公司A的介绍 , 后者为国内知名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 母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科技集团公司 , 亦是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 。
2017年-2019年 , 寒武纪对公司A的销售金额为0.77亿元、1.14亿元、0.64亿元 , 占其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销售收入比例的100.00%、97.94%和92.56% , 对于前者该类业务收入影响较大 。
值得注意的是 , 随着寒武纪授权给公司A的IP在2018年之前完成交付 , 当年寒武纪从公司A取得的收入既包括固定费用收入又包括提成费用收入 。 但是2019年以来 , 由于IP产品已经完成交付 , 寒武纪从公司A取得的主要系提成费用收入 , 固定费用收入相较于2018年下滑较大 。
并且 , 由于智能处理器相关技术的重要性和一直以来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研发策略 , 公司A选择了智能处理器的自主研发 , 未再继续采购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产品 。
也正是在2019年 , 寒武纪拓展了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 , 后者当年取代终端智能处理器IP成为其主营业务第一大收入来源 , 占比为66.72% 。
由此可见 , “公司A”指的就是华为海思 。
寒武纪表示 , 截至本回复报告出具之日 , 除上述已达成的合同外 , 公司A与寒武纪未达成新的业务合作 。
目前 , 公司A也拥有终端智能芯片、云端智能芯片、边缘端智能芯片等比较完整的产品线 , 并且拥有其自主研发的处理器架构 , 其预计未来公司A继续大量采购寒武纪产品的可能性较小 。
截至2019年末 , 根据寒武纪与公司A已签署的协议约定 , 其已取得全部固定费用收入部分 , 提成费用部分距协议约定上限尚余3200万元人民币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