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为了国家“舍家弃子”( 二 )


报效祖国制造原子弹
1949年新中国成立 , 全中国的人民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祖国建设事业之中 。 王承书感到 , 报国的时机已经来临 。 但是 , 由于中美关系的徒然恶化 , 王承书与钱学森等许多华人科学家一样 , 遭到了美国的拦截 。
【历史故事】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为了国家“舍家弃子”
文章图片
在天安门城楼观礼
美国为了扼制新中国的发展 , 不惜一切代价地限制高科技人才流入中国 。 然而 , 王承书对于美国的威逼利诱 , 却始终都不为所动 。 不仅如此 , 王承书还不懈努力地处处寻找回国机会 。 终于在1956年初 , 王承书夫妇才成功带着六岁的孩子回到祖国的怀抱 。
对于妻子的事业和抱负 , 张文裕一直尽全力支持 , 为她操持家务 。 一回国 , 作为高科技人才的王承书 , 就被编入国防研究领域 。 要知道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 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 才能够充分打破列强的核威胁 。
【历史故事】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为了国家“舍家弃子”
文章图片
苏联研制的核导弹
正如毛主席所说:“我们要不受人欺负 , 就不能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 。 ”为了研究原子弹 , 1958年 , 中国原子弹研究所筹建的热核聚变研究室成立 , 王承书在钱三强的邀请下 , 加入了热核聚变这个完全陌生且空白的领域 。
国家需要什么 , 她就做什么 。 带着这份坚定的信念 , 王承书带领同事前往苏联学习了整整三个月的热核聚变知识 。 在去苏联的路上 , 王承书也没闲着 , 而是利用这七天七夜的时间将美国出版的热核聚变新书全部翻译成中文 , 为我国热核聚变研究提供先进的理论依据 。
【历史故事】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为了国家“舍家弃子”
文章图片
钱三强与王承书在一起探讨
仅用两年时间 , 王承书就成为了中国热核聚变专业的领军人物 。 但是没过多久 , 中苏关系恶化 , 苏联撤回了所有协助中国原子弹研究事业的专家和设备资料 , 使得中国的原子弹研究事业一度陷入停滞 。
其中 , 受影响最深的当属高浓缩铀的提取工程 。 高浓缩铀是原子弹发射的燃料 , 也是原子弹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 这项工程的研发陷入困境 , 原子弹的研发就显得愈发遥遥无期 。
【历史故事】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为了国家“舍家弃子”
文章图片
1964年的504厂旧址
无奈之下 , 钱三强再次找到王承书 , 并征求她的意见 , 询问她是否愿意接任这份工作 , 到绝密的504厂隐姓埋名做研究 , 并且从亲人朋友的视野之中完全销声匿迹 。 本来钱三强见她事业家庭正盛 , 心中没有报太大期望 , 不曾想王承书却没有任何犹豫地回答道:“我愿意 。 ”
【历史故事】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为了国家“舍家弃子”
文章图片
王承书在504厂留影
就这样 , 王承书忽然就“失踪”了 , 她“舍家弃子”来到科研条件十分艰苦的504高浓缩铀工厂 , 整日与枯燥的数据机器为伴 , 一待就是整整三十年 。 在此期间 , 她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 , 最终成功分离提取出合格的高浓缩铀 , 使得中国原子弹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历史故事】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为了国家“舍家弃子”
文章图片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4年10月16日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震惊世界 。 看着罗布泊上腾空而起的蘑菇云 , 王承书热泪盈眶 。
【历史故事】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为了国家“舍家弃子”
文章图片
左起:邓稼先、王承书、杨振宁、张文裕
不过 , 第一颗原子弹只是“两弹一星”的第一步 , 为了实现祖国科研事业的进一步飞跃 , 王承书选择继续留在工作岗位 , 隐姓埋名地献身于新中国的科研事业 。 每当钱三强问她家里有什么困难 , 她都说没有 , 问她愿不愿意继续留在这里工作 , 她总是如同最初来到这里那般斩钉截铁地说:“我愿意 。 ”
【历史故事】研究原子弹的唯一女性:隐姓埋名30年,为了国家“舍家弃子”
文章图片
王承书先生满头银发仍在工作
三十年后 , 她的秘密科研工作才算完成 。 出来之后 , 她便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被授予院士职称 , 还被称为“中国第一女物理科学家” 。 自此 , 王承书终于实现了她儿时的梦想——成为像居里夫人那样伟大的女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