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国的歼系列战斗机处于世界的什么水平?

中国空军战斗机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轮回 , 其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在新中国刚刚建立时就达到了世界巅峰水准 , 随后又迅速跌落谷底 , 历经波折后直到进入21世纪中国空军才重新找回当年的风采 , 迈入世界一流空军行列 。
形象一点的话 , 中国空军战斗机的技战术水平随着时间的发展呈现了一个U型的曲线 。
【历史故事】中国的歼系列战斗机处于世界的什么水平?
文章图片
细分的话 , 中国空军的发展历史可以简单的概括为5个成语:
分庭抗礼
每况愈下
望尘莫及
望其项背
并驾齐驱
分庭抗礼的五十年代
年轻的中国空军甫一成立 , 即得到了苏联的鼎力协助 。 在1951年以后就向中国提供了350余架的米格-15战斗机 , 此后又陆续向中国出口了千余架米格-15战机 。 这种战斗机的性能在当时属于世界一流水平 , 可以和美军最先进F-86战斗机相抗衡 ,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 迫使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不得不承认:“中国一夜之间就变成世界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由于苏联的大力支持 , 中国空军先后得到了米格-15/17/19战斗机的及其全套技术资料 。 1956年9月 , 仿制于米格-17的歼-5战斗机首飞成功 。 1960年 , 具备超音速能力的歼-6(仿制米格-19)也投入生产 。 这标志着中国彻底掌握了喷气式战斗机的制造技术 , 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喷气战斗机的国家 。
上世纪50年代 , 在苏联的技术支持下 , 中国空军的国产战斗机没有和国外拉开差距 , 性能也不落后 , 实战能力还得到了充分检验 , 整体上毫不逊色于美苏等国 。
【历史故事】中国的歼系列战斗机处于世界的什么水平?
文章图片
歼-5战斗机是中国制造并装备的第一种单座单发高压音速战斗机 , 性能超过美制F-86战斗机 , 主要用于截击和空战 , 属于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 。
每况愈下的六十年代
由于中苏交恶后苏联停止了对国内的技术支援 , 中国航空工业遭遇了一次沉重打击 。 当时国内的航空处于起步阶段 , 整体上基础薄弱 , 技术储备不足 , 材料、金属、冶炼、加工制造等全部依赖于国外技术的支撑 , 缺乏自主设计新型战机的能力 。 中苏关系破裂后 , 引进米格-21战机的计划被中断 , 国产化的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 只能从前期获得的资料中自我摸索 。
这一时期 , 歼-6战斗机担负起了国土防空的重任 , 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大量装备歼-6战斗机实施国土防空作战 , 在东南沿海的反骚扰战斗和打击入侵侦察机上多次取得战果 。
, 这时的歼-6已经落后于世界 。 进入六十年代后 , 米格-21、F-4等追求高空高速的三代机(新美标)已大量装备各国空军 , 而且这些战斗机还加装了空空导弹 , 整体性能飞速提升 , 对落后一代的歼-6形成了绝对优势 , 严重威胁中国领空安全 。 而此时 , 基础薄弱的中国空军只能绞尽脑汁改进歼-6 , 力图弥补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
中国空军战斗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 被世界逐步拉开了差距 ,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 , 这种差距越来越大 。
【历史故事】中国的歼系列战斗机处于世界的什么水平?
文章图片
仿制于米格-19的歼-6战斗机是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种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 , 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前线空战 , 性能和当时美制F-100战斗机相当 , 属于第一代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 , 但在六十年代以后逐步落后于世界 。
望尘莫及的七八十年代
进入七十年代 , 国外的战机发展出了航电系统和机载雷达 , 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 , 同时空空导弹性能逐步实战化 。 到八十年代 , F-14/15/16、米格-29等第四代战机悉数登场 , 这些战斗机应用了电传操作 , 拥有强劲的动力系统 , 配合更加完善的航电设备 , 使其不仅重视中低空格斗性能 , 而且还具备了超视距打击能力 。
反观同一时期的中国空军 , 其主要装备的仍然是改进型的歼-6战斗机 , 歼-7战斗机虽然开始装备 , 但初期的型号故障频繁 , 连正常的飞行安全都无法保证 。 自主设计的歼-8Ⅰ型战斗机更是磕磕绊绊 , 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完成了生产定型 。 更重要的是 , 这时期的中国战斗机绝大部分只能执行昼间的截击和空战任务 , 仅有一小部分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 而机载航电设备也仅能满足使用 , 难以抗衡国外同类型产品 。
可以说 , 这个时期中国的战斗机性能不仅更加落后于世界 , 而且差距巨大 , 甚至连还赶不少周边国家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