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数据将重新定义道路,5G时代的无人驾驶( 二 )


5G带来颠覆
无人驾驶的普及 , 永远离不开动机和技术这两个关键因素 。
动机问题也就是需求问题,随着市场对汽车安全和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科研机构也参与到这个领域 。 国外著名汽车企业及IT行业巨头谷歌都竞相着手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发进程十分迅速,不少研发车型已接近量产 。
在美国及欧洲 , 允许正在开发的自动驾驶车上路行驶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 美国内华达、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及密歇根州为谷歌、奥迪等正在开发的无人驾驶车发放了公路试验牌照 ,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行驶超过80万km , 实现了零事故 。 欧洲方面 , 德国向宝马发放了许可证 , 西班牙也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行驶 。
2009年 , 谷歌在DARPA的支持下开始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研发 。 2014年12月 , 谷歌对外发布了完全自主设计的无人驾驶汽车 。 外观构造已经与传统汽车截然不同 , 取消了方向盘与刹车 。 2015年 , 这辆原型车已经可以上路测试 , 乘客只要坐在车中 , 就可以“坐等”车辆开动 。 截至2016年10月 , 这辆许多人用“萌”来形容的白色小车 , 已经进行了超过320万公里的公共道路测试 , 相当于人类司机300年的开车经验 。
无人驾驶的技术问题也将随着5G的到来而变得可以解决 。 简单来说 , 自动驾驶汽车的操作原理 , 就是在汽车外壳上 , 分布大量的传感器 , 比如短距离雷达、红外探测和摄像头等 。 这些传感器探测到的所有信息 , 都会传送到控制无人驾驶的中央系统 , 系统分析探测器收集到的信息 , 再结合GPS高精地图 , 实现自动驾驶 。
但4G移动网络的传输速率 , 就不足以支撑无人驾驶在汽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 , 及时处理传感器捕捉到的路况信息 , 从而引发事故 。
2016年1月 , 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的第一起事故就被证明在中国发生 , 在行车记录中 , 这辆具有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 , 面对前方明显的清扫车 , 没有减速迹象 , 导致追尾 。
同年5月 , 特斯拉在美国发生另一起无人驾驶交通事故 , 在强烈的日照下 , 自动驾驶系统未能识别到前方横穿而过的一辆白色集装箱货车 , 没有及时刹车 , 而货车车主也违背了操作规范 , 双手离开了方向盘 , 撞击致使车主丧生 。
而5G通过引入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两大新技术 , 5G网络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率、精准低时延控制和精准定位 , 可以大大提高无人驾驶技术的信息收集回传效率 , 从而实现车载与路侧感知的信息融合 , 这降低了车载系统的计算复杂度 , 并有效解决了车车、车路协同问题 。
尽管目前无人驾驶汽车还没有达到大批商用的阶段 , 但作为新事物 , 必然面对诸多现实难题:无人车的法律法规、自动驾驶汽车监管、事故时的责任界定等问题可以说就近在眼前 。 汽车文明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化身 , 无人车归根结底也将服务于人 , 我们也相信 , 在不久的将来 , 无人车所面临的困境将得到现实的解决 。
道路被重新定义
在城市化进程中 ,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 如今 , 我们的交通方式相比从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无论是出行方式的多样性 , 还是出行的便捷度、舒适度、安全性 , 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 但我们依旧面对道路拥堵、停车困难、交通事故频发等诸多问题 。
交通系统具有时变、非线性、不连续、不可测、不可控的特点 。 在过去缺少数据的情况下 , 人们在“乌托邦”的状态下研究城市道路交通 。 但随着即时通信、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 , 数据采集全覆盖、解构交通出行逐渐成为了可能 , 一场交通系统的革命已经到来 。
智能交通协同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 , 车辆的自主控制能力不断提高 , 完全自动驾驶最终将实现 , 进而改变人车关系 , 将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 , 为人在车内进行信息消费提供前提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