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健康1985-2020:我国信用卡大革命(12)


2013年 , 原招行副行长、国泰君安董事长、银联第一任总裁万建华出了一本书 , 里面阐述了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得账户者得天下 。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 支付账户不仅是构建实名体系、增强用户粘性的重要基础 , 也是形成资金和信息流闭环、沉淀交易数据的必要条件 , 更是C端金融服务以及B端科技服务的重要抓手 。
这也是当时让所有信用卡人感慨要“变天了”的根源 , 虚拟账户+快捷支付+二维码的组合让信用卡的核心属性——账户、信贷、支付、介质被加速解耦 。
2013年8月 , 招行信用卡组织了一场名为“问道”的内部研讨会 , 他们邀请了一些移动互联网从业者、专家作为“外脑”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 并找到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的生存路径 。
信用卡要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拾价值?这是那几年横在所有从业者面前的难题 。 发力线上渠道、强调用户思维、拓展生活场景、联手互联网公司 , 成为最核心的几大策略 。 在这一阶段 , 又属招行、浦发、中信的表现最具代表性 。
如果仔细对比招行“掌上生活”APP在2013-2015年间几个版本的迭代 , 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当时信用卡的求索之路 。
“掌上生活”从1.0到3.0是第一阶段 , 核心是运营模式的重构、物理介质的迁移 , 从实体卡片走向“云”端建卡;从4.0到5.0开始形成“金融+生活”的场景结构 。
逐个转变可以看到招行信用卡从线下走到线上的过程及变化 , 平台通过介入高频的线下交易场景 , 以支付环节作为连接点 , 让用户从线下向线上转移 。 并通过多样化的运营手段 , 包括补贴+优惠、生态圈互动等提升用户粘性 。
另外两家股份行的信用卡也有类似的发展路径 。
2012年 , 花旗与浦发合作到期后 , 派驻的高管也陆续撤离 。 2014年 , 原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刘显峰接任浦发信用卡中心总经理 , 由此开启了一系列战略调整 。
包括推出“合伙人”计划借助社交关系链获客、50多个信用卡产品无条件终身免年费、上线“浦大喜奔”信用卡的专属APP等 。 从功能上看 , APP上也是集合了信用卡的各项基础功能、交易、权益于一体 , 覆盖了衣食住行玩等场景 。
【戏说健康1985-2020:我国信用卡大革命】如果回溯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 , 可以看到 , 它与个人征信、消费信贷、移动金融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 放眼未来 , 它不仅是银行“大零售”发展的重要推手 , 也是银行获取和服务客户的重要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