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健康1985-2020:我国信用卡大革命(11)


因为当时 , 阿里小贷已经成立 , 基于生态中所积累的商户数据 , 阿里已经介入了互联网小微贷款 。 而快捷支付的出现 , 可以让阿里快速积累C端交易数据 , 这将为其打通C端金融服务奠定重要的基础 。 这也为后来的花呗、借呗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
这几位信用卡行业的“老兵”早就关注到这个快速崛起的支付巨头 , 就在2010年中 , 招行信用卡的元老级人物仲跻伟、原总经理助理宋靖仁、资深顾问薛永嘉等一批信用卡领域的资深人士齐齐被挖角到支付宝 。
当时 , 业界传言 , 支付宝正在谋划一个神秘项目 , 即将携带“核武器”杀入信用卡市场 。 没有等太久 , 这个谜底便揭晓了 , 包括虚拟信用卡等产品陆续上线 。 当然 , 这又引发了另一段故事 , 先按下不表 。
对于信用卡从业者来说 , 2010年以后 , 他们被包括支付宝在内的支付巨头、互联网巨头带入了一个新的战场 。 这是一个与过去 , 甚至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截然不同的境况 。
那一年 ,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成燎原之势 。
2010年6月8日的苹果夏季发布会上 , iPhone4问世、“iOS”平台升级 , 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出现了 。 智能机开始大规模替代功能机 , 安卓和苹果系统渐成主流 , 3G、4G发展更加速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渗透 。
2011年初 , 央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全国推广 。 年中 , 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 , 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等开始发力移动支付市场 。 到这年底 , 央行已经发放了三批共101张第三方支付牌照 。
移动支付的崛起深刻地改变了支付、消费和金融市场的格局 , 大众的消费习惯和工具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 信用卡行业再次面临新的挑战 , 移动支付的崛起让中国用户直接跳过了“卡片”支付时代 , 进入到电子化支付的阶段 。
废掉卡片
2012年初 , 在一次招行的内部会议上 , 马蔚华给信用卡的高管提了一个新目标——废掉信用卡 。 尽管当时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的提法已经多了起来 , 但这种自我革命要废掉卡片的想法还是让当场的人暗暗捏了一把汗 。
彼时 , 招行信用卡的APP“掌上生活”刚上线一年多 。 初期 , 这个APP的定位是“信用卡工具箱” , 尝试改变及培养客户的使用习惯 , 希望能够有效率地满足客户简单的查账、还款、调额等基础需求 。 简单来说 , 就是信用卡功能的线上化 。
这与当时不少手机银行的定位相似 。
事实上 , 当时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替代率已经大幅提升 , 尤其国有大行、股份行纷纷从“物理网点+电子银行”的业务模式向着“水泥+鼠标+拇指”的新格局演变 。
到2012年末 , 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人 , 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其中手机网民达到4.2亿人 , 超过台式电脑成为上网第一终端 。 得益于智能手机、3G网络和云计算等发展 , 移动金融渐成气候 , 已有近50家银行推出了手机银行 。
尽管大家都看准了这一趋势 , 但线下转线上并非易事 , 从技术、系统 , 到产品、流程 , 再到理念和商业逻辑都会发生变化 。 但实际上 , 大部分手机银行就是把PC端的基础功能复制过去 , 而非基于移动端所做的开发 。
正当商业银行慢慢探索线上化转型时 , 新的变局出现了 。
2013年初夏 , 一款兼具了余额理财和支付消费功能的互联网产品应运而生 。 这个名叫余额宝的产品叩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 这一年后来被叫做“互联网金融元年” 。
很快 , 微信红包、O2O大战的连接出现推动了移动支付、二维码支付的普及 , P2P的发展刺激了线上理财、在线借贷等产品的繁荣 。 这一切让信用卡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用户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它们被快速推进了新时代 。
这一年 , 距离中国信用卡元年正好过去十年 , 一个崭新的周期开始了 。 只是当时 , 那些信用卡老兵们都没有料想到 , 中国信用卡的下一个十年会是如此波澜壮阔 , 而他们所面临的对手并不是来自金融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