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网百度AI的中场战事( 四 )


也就是说 , 百度的智能云业务 , 虽然与腾讯云、阿里云相比还略有差距 , 但差距并不大 。
我们再把目光放到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上 。 2020年以来 , 有两家AI公司被传出IPO最新动态 , 一个是在去年8月就递交招股书的旷视 , 一个是寒武纪 。
旷视与地平线 , 分别代表了在视觉与AI芯片领域的佼佼者 。 一旦上市成功 , 将分别成为人工智能第一股与AI芯片第一股 。
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 , 主要向客户提供包括算法、软件及人工智能赋能物联网设备的全栈式解决方案 , 其核心竞争力是深度学习 , 自研的深度学习框架Brain++作为一个统一的底层架构 , 为算法训练及模型改进过程提供重要支持 。 旷视科技的人工智能赋能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 。
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 , 主要通过向客户提供处理器IP授权、芯片及加速卡产品、智能计算集群系统获取收入 , 能提供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训练推理融合、具备统一生态的系列化智能芯片产品和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 。
根据招股书 , 旷视在2016年到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的营收分别为6780万元、3.13亿元、14.27亿元、9.49亿元;期内分别亏损3.43亿元、7.59亿元、33.51亿元、52亿元;寒武纪在2017年到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784.33万元、1.17亿元、4.44亿元 , 期间分别亏损3.8亿元、4104万元、11.79亿元 。
不过 , 值得一提的是 , 旷视的大幅亏损主要是由于上市引发的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 。 剔除此类非经营原因 , 旷视科技2018年的经调整净利润为3220万元 , 2019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3270万元 。
有营收 , 但不赚钱 , 这是AI创业公司乃至整个科技创业公司的普遍现状 , 属于“黎明来临前的黑暗” 。 关键是 , 烧钱抢占市场押宝未来 , 还能坚持几年?
04
AI成熟还需时日
2019年 ,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数量超过4000家 , 比前一年提高近一倍 。 对于“AI企业” , 目前行业已经达成共识 , 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 。
中国软件网百度AI的中场战事
文章图片
在中国 , 大部分的国内AI公司都会选择从技术层和应用层切入 , 并伴随着技术的沉淀和业务的拓展 , 两层的界限逐渐模糊 。 以旷视、百度来说 , 在三个层面都有涉及 。
“AI的商业化是不均衡的 , 在个别行业 , 已经大规模商用 , 这些行业的特征是信息化发达 , 行业的经营十分依赖技术手段 。 “艾瑞分析师李天慈告诉中国软件网 。
旷视和寒武纪都在这个范畴当中 , 分别在深度学习和AI芯片领域 , 拥有自己较高的技术壁垒 。
”至于亏损 , 则需要考虑对方的计提规则、摊销、研发资本化之类的会计处理 , 本质上这类软件研发公司没有太多的资产需要摊折 , 但是他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太大了 。 “
比如寒武纪 , 亏损原因就是因为研发支出太大 , 每年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都超过100% 。 旷视在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研发占比也分别达到了76.6%和49.4% 。
“除了这些行业 , 其他行业的商业化是非常艰难的 , 因为AI通用性比较差 , 比如一个石化企业遇到的智能化问题跟一个装备企业可能差距巨大 , 很难复用AI能力 , 供应商做解决方案的性价比就会非常低 , 而传统工业企业又没有能力去自研AI , 同时不同行业又都有各自的门槛 。 ”李天慈说 。
从2015年开始 , 人工智能经历了一轮资本市场的热潮 。 在过去5年间 ,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快速增长 , 2015年 , 投资总额达到了450亿元 , 并在2016年和2017年持续增加频次 。
经过行业的一轮优胜劣汰 , 以及投资界和企业界对人工智能的了解逐步加深 , 人工智能投融资市场开始回归理性 。 根据投中研究院与崇期资本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人工智能与产业投融资白皮书》显示 , 截至2019年12月17日 , 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融资348起 , 与2018年的553起差距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