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菊西瓜Peterpan现代潜艇的探路者——“长颌须鱼”级,美国常规动力潜艇的绝唱

1990年对美国海军潜艇部队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 , 当年10月30日 , 最后一艘战斗常规潜艇SS-581“红大马哈鱼”号退役 , 从此美国的潜艇部队进入全核动力化时代 , 成为世界上第一支全核水下舰队 。 当时的美国潜艇部队正处于新老级别的核潜艇交替阶段 , 所以型号较为繁杂 , 攻击型核潜艇包括“洛杉矶”级、“鲟鱼”级和“长尾鲨”级 , 弹道导弹核潜艇包括“拉斐特”级和“俄亥俄”级 。 而“大马哈鱼”号所在的“长颌须鱼”级常规潜艇是美国战后第三代也是最后一代常规潜艇 , 与实验艇“大青花鱼”号共同对之后潜艇的技术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
雏菊西瓜Peterpan现代潜艇的探路者——“长颌须鱼”级,美国常规动力潜艇的绝唱
文章图片
“大青花鱼”号实验潜艇
说到“长颌须鱼”级常规潜艇就不得不提他的前辈AGSS-569“大青花鱼”号常规潜艇 , 这是一艘比较特殊的潜艇 , 没有武器装备 , 但对之后潜艇的发展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
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及以前的潜艇受到动力系统限制大都以水面航行为主 , 大部分时间都在水面航行充电 , 只有需要的时候按才下潜 。 所以那时候的潜艇基本注重的是水面航行能力 , 采用和水面舰艇类似的常规型艇型设计 , 水面航行的兴波阻力较小 , 可以保证水面航速 。 但随着二战中后期各国反潜手段开始不断增强 , 潜艇的生存能力得到严重的压缩 , 所以各种新的潜艇技术也不断推出 , 其中水下航速又是潜艇突防的重中之重 , 而速度的提升也必须推翻以前传统的潜艇设计思路 。
雏菊西瓜Peterpan现代潜艇的探路者——“长颌须鱼”级,美国常规动力潜艇的绝唱
文章图片
美国“石首鱼”号潜艇注意传统的常规性艇型设计艇艏类似于水面舰艇
1948年美国开始立项新一代具备水下性能的常规动力潜艇的设计 , 从1949年开始美国在DTMB着手进行水池试验 , 之后在美国航空研究所兰利风洞进行辅助实验 , 最终在27个模型中确定水下高速潜艇的采用水滴线形 , 且艇体长宽比不宜太大 , 艇体各段横截面尽量接近原型 。 1952年3月 , 排水量1837吨的AGSS-569“大青花鱼”号常规试验潜艇开工建造 , 次年8月1日服役 。 自服役之日起 , “大青花鱼”号就不断接受改造 , 进行不同项目的验证 , 包括材料(HY-80钢)、动力(银锌电池组)、声呐(数字式多波束扫描声呐)、尾舵(十字舵和X型尾舵)、艇型(水滴形) , 单叶螺旋桨等等 。
雏菊西瓜Peterpan现代潜艇的探路者——“长颌须鱼”级,美国常规动力潜艇的绝唱
文章图片
最终 , 采用常规动力的“大青花鱼”号所获得高达33节的水下航速 , 大大超过采用过渡艇型设计的核动力“鹦鹉螺”号的23.3节水下航速 。 而之后采用水滴形艇型和大直径五叶螺旋桨的“鲣鱼”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水下航速则达到28.3节 , 比“鹦鹉螺”号要高5节之多 , 也证明了“大青花鱼”的思路是成功的 。
雏菊西瓜Peterpan现代潜艇的探路者——“长颌须鱼”级,美国常规动力潜艇的绝唱
文章图片
另外 , 在“大青花鱼”号使用的HY-80型实验钢材被广泛用于冷战时期美国各型潜艇 , 并深远着影响了西方国家潜艇材料标准 。 而水滴形艇型更是打破了之前的常规型潜艇设计 , 另外以阻力较小的单轴推进使潜艇尽可能在水下获得最大的推进效率 , 这一理论对之后潜艇发展构成重大影响 , 成为水下高速潜艇的母型 , 也包括核潜艇的发展 。 从目前潜艇的发展来看 , 不管是美国“洛杉矶”级还是之后的“弗吉尼亚”级 , 也包括其他国家一系列的潜艇发展 , 其设计思路基本没有脱离“大青花鱼”号潜艇 , 或者说大家最终都在指向与“大青花鱼”号同样的结论和设计思路 。 所以“大青花鱼”号也被视为战后潜艇发展的里程碑 。
雏菊西瓜Peterpan现代潜艇的探路者——“长颌须鱼”级,美国常规动力潜艇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