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区@春夏秋冬钓鱼,抓主要矛盾,如同行船不偏离主航道,细节可微调!


深水区@春夏秋冬钓鱼,抓主要矛盾,如同行船不偏离主航道,细节可微调!
文章图片
深水区@春夏秋冬钓鱼,抓主要矛盾,如同行船不偏离主航道,细节可微调!
文章图片
深水区@春夏秋冬钓鱼,抓主要矛盾,如同行船不偏离主航道,细节可微调!
鱼情难测 , 最重要的原因是影响鱼情的因素众多 , 气温、溶氧量、水质、水深、风、水草等等 , 在鱼的摄食、分布位置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但凡事作用有大小 , 角色有主次 , 事物走向更偏向主要因素的轨道 , 鱼情同样如此 。 尽管因素众多 , 但每个时间段对鱼活性、觅食积极性的影响力不尽相同 , 所以垂钓时抓住关键性变化 , 获得较好的鱼情的几率更大 。 本文以四季为例 , 探讨垂钓过程中 , 主要因素、矛盾在鱼情中所扮演的角色 。
春季垂钓 , 气温变化起到重要作用春季最突出的变化便是气温、水温的提升 , 尽管鱼活性提高 , 食物变得丰富 , 但相比对于鱼情的影响力而言 , 水温占据明显优势 。 不同于其他时间段 , 春季处于寒冷冬季与酷热夏季之间 , 水温处在由最低至最高的过渡阶段 , 水温波动大、时间短暂 。 春季的气温变化 , 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早春 , 早春气温并不高 , 像笔者所在的河北、山东等地 , 绝大部分时间气温在0-10℃ , 这个气温更接近冬末 , 鱼活性低 , 摄食不积极 。 此时垂钓多选择水温较高的深水区、背风向阳的水域 。 二是中晚春 , 整体气温逐渐回升 , 但早晚、中午温差大 , 个别天气有突然升温、降温的可能 , 对鱼的摄食积极性有明显影响 。
笔者春季垂钓 , 一般选择连续几日气温稳定的天气扬竿 , 即使气温不高的早春 , 如果气温稳定 , 拥有好鱼情的几率也更大些 。 中晚春早晨与中午温度大 , 活跃在水底的鱼有上浮的可能 , 所以更偏好在清晨水温适宜、稳定 , 鱼层不混乱的时候扬竿 。
夏季垂钓 , 水体溶氧量是关键夏季气压低 , 河流、湖泊水体溶氧量减少 , 如果遇到连续阴天的情况 , 鱼多上浮 , 严重时直接浮头 , 这都是因水体缺氧所造成的 。 夏季水温偏高 , 鱼多向水草处、树荫下、深水区等水温低的水域游动 , 并通过体液调节降低体温 , 保持与能接受最低水温的动态平衡 。 但溶氧量则不同 , 它受外界气压、风力、阳光辐射的影响 , 鱼自身是无能为力的 , 所以此对溶氧的需求旺盛 , 气压越低 , 趋氧性越强烈 。
夏季微风细雨时扬竿 , 或者雷阵雨之后垂钓 , 经常遇到较好的鱼情 , 便是溶氧量提高 , 水温下降所致 , 其中溶氧量提升占据主导位置 。 微风吹动水面 , 雨水敲打水面都会泛起涟漪、水花 , 汇入大量空气 , 提高垂钓水域的溶氧量 。 如果细心个观察水面 , 下雨时常有大体型在水表游动 , 甚至兴奋地拍的水面 。 雷雨天气 , 打雷时会向空气中释放出大量氧气 , 这也是为何雷雨后通常感到空气清新的原因 , 鱼变得活跃 , 自然觅食积极 。
秋季垂钓 , 选饵、用饵多研究相比其他季节 , 选饵、用饵有大致的规律可循 , 秋季则不同 , 复杂、变化是其两大特征 。 之所以复杂是水体环境的多样与鱼食性的变化 。 像钓鱼人常说的肥水塘在秋季频繁出现 , 深秋水温下降 , 有些被淤泥覆盖的水草、植物碎屑、藻类等 , 长时间隔绝空气 , 渐渐腐烂、发酵 , 向外释放乙醇气体 。 再者腐烂的植物 , 包括死亡的小虫 , 逐渐分离 , 造成水体含有大量的腐殖质 , 这些水体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鱼的食性偏好 。 鱼有摄食惯性 , 在固定时间段会积极摄食 , 这点在秋季表现的淋漓尽致 。 冬季食物少 , 鱼抵抗冷冬会消耗大量能量 , 所以秋季的鱼会积极摄食 , 储存高蛋白 , 丰富脂肪 。 一方面水体环境的调整 , 一方面是鱼摄食欲望不断增强 , 所以对饵料的偏好也变得难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