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魏晋南北朝的故事真的是说也说不完 。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 , 与其说出了很多英雄 , 不如说概念在不断翻新 。
套路中的套路 , 加上愿意深研的人少 , 魏晋南北朝的一些事情 , 往往是创作的优秀题材与来源 。
不过在这些知名的不知名的人物中 , 有个人我一直没有去提到 。
他在政治界的影响力不大 , 但对於後世文学影响深远 。
就是五柳先生 , 陶渊明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之所以突然提起陶渊明 , 就是因为他真正窜红起来 , 不在东晋 刘宋当代 。
而是在南梁时代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 , 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
这位太子爷很有文学上的嗜好 。
从汉朝开始到南北朝 , 王公贵族不见得会选择创作来加入这份爱好 。
不是每个人都有创作天分 , 但崇高的地位与万贯的家财 , 则让每个有文学爱好的贵族 , 都可以当当吕不韦 。
编书 。
刘宋有《世说新语》 。
南梁有《昭明文选》 。
《昭明文选》不算是中国古文界最红的那一圈作品 , 很大原因是缺乏独特性 。
《世说新语》有很多小道消息 , 改编独家报导 。
但《昭明文选》就是老老实实地把既有作品给收录了 。
而且有不少都是史书中就有的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比方说班固的《两都赋》 , 张衡的《两京赋》 , 诸葛亮的《出师表》……
或许 , 我们把《昭明文选》当作南朝的诺贝尔文学奖更合适一些 。
本来的名称只是《文选》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之所以称为《昭明文选》 , 就是因为这位太子爷的谥号为“昭明” 。
梁武帝萧衍活得实在太久了 , 太子萧统终其一生 , 都只是个太子 。
萧衍早年无子 , 一直到决定起兵反抗南齐 , 才诞下这第一个儿子 。
命名为萧统 , 就不知道是“继承道统”之意 , 还是“一统天下”之志 。
只比南梁朝大了一岁的萧统 , 自然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
在众大臣坚持之下 , 萧衍只好“勉为其难”的任两岁娃儿为太子 。
皇天不负苦心人 , 萧统是个天才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身为太子 , 他三岁就开始接受教育 , 五岁时已遍读五经 , 能够熟记背诵 。
萧衍很满意 , 就让萧统进驻太子东宫 。
原本这个小宝宝是跟爸爸妈妈一起住的 。
才上幼稚园就变住宿学校 , 老实说也不用天性多孝顺 , 这个男童一定是会闹闹的 。
萧衍知道了 , 趁每五天开一次朝会的时间 , 就会去跟儿子相聚 。
有时一待就是三五天 。
到底是孝子还是孝子?
萧统九岁的时候 , 萧衍就帮他举办了讲经大会 , 讲解《孝经》 。
与会者都说 , 太子已经完全读通《孝经》了 。
萧衍当然很高兴啊 , 就要萧统去国学祭孔 。
自此拜入孔子门下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六年後 , 萧衍亲自为十五岁的太子加冠 , 算是成年礼 。
萧统不但读书快 , 一目十行 , 且过目不忘 。
人又长得漂亮 , 不过其实是个胖子 。
每次举办宴会 , 萧统都亲自作诗赋 , 大概想一下就写了 。
这是曹植的等级 , 曹丕都只能被他压下去呢 。
就在昭明太子的儒学等级练到九十九的时候 , 南梁的学术风气 , 已经整个转变了 。
佛教 , 紧紧抓住了皇帝萧衍的心 。
关於萧衍如何“入佛” , 《梁书》是没有记载的 。
南朝四史 , 宋齐跟梁陈是不一样的 。
宋齐之史 , 是南梁所着 , 以王朝之姿为本 , 格式完整 。
但梁陈之史 , 皆无志表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这是什麽?
《三国志》 。
没有志表 , 意思是把梁陈视为地方王国 , 像蜀汉跟东吴一样 。
那你就知道 , 整理梁陈之史的 , 自然是统一王朝隋唐之事 。
事实上 , 我们既然看到 , 梁朝能够写出宋齐书 , 而且写得很不错 , 就知道他们是对於史料史书非常讲究的朝代 。
说白了 , 梁朝就像三国时代 , 史学着作非常丰富 。
但如果没有裴松之 , 只有陈寿《三国志》 , 那很多资讯都要失传的 。
说这个是要阐述 , 《梁书》本身只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面向 。
光是我们看萧衍即位初期与北魏的战争一概不记 , 以及萧衍入佛的缺失 , 大概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
我这边仍然会以二十四史为主 , 不能说是真正的史学研究 。
非《梁书》所载 , 普遍相信萧衍於天监三年颁布诏令 , 表示了身为皇帝的他尊崇佛教的立场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但一直到十多年後 , 昭明太子成年後才有比较进一步的“弘佛” 。
就人情常理来说 , 这两件事或许有关系 。
不久之後 , 萧衍就展开了他的第一次出家 。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历史中找轨迹的 。
首先 , 在刘宋时期 , 中国地区是北魏佛盛 , 刘宋道兴 。
当时的刘宋官员贵族姓名 , 很多都带有道教的因子在 。
这个情况 , 大约在宋孝武帝刘骏的时候起了变化 。
先前 , 宋文帝积极北伐 , 南北朝在荆州北部跟青徐地区的疆域 , 快速而反覆地变动着 。
而刘骏并不是宋文帝的正统继承者 , 其实就是周武王 , 从地方起兵推翻“暴君”的模式 。
刘骏的“叛乱” , 让南朝的政经体制上出了一些变化 , 不过我们现在专注在佛教上就好 。
说到佛教徒你会想到什么呢?清修苦行?生活简朴?
嗯 , 自汉朝以来 , 中国佛教就是一个非常吸金的豪华宗教 。
我举一个简单例子 , 拉面在日本是非常庶民的饮食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但是到台湾来?日元价格标台币 , 以物价等级来说翻了五倍都有 。
佛教所需的建筑 , 器物 , 仪典 , 都是中国本自不备的东西 。
再加上一开始就是因为皇帝的白日梦 , 往上流阶层推广的教派 , 在中国式想像底下 , 佛教的贵族化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
宋孝武帝在经济方面的需求下 , 引进了北朝佛教 。
年轻点可能不明白 , 有点社会经验都会知道 。
先投资 , 才赚钱 。
一个国家所需要的资金 , 不是皇帝亲自去耕田可以筹集到的 。
三国时代 , 世族开始兴起 , 也让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们明白了全新的 , 快速的赚钱方式 。
接下来四十年的变化 , 稍微略过 , 不然讲到天荒地老 。
我们知道这个就好:萧衍推翻的南齐皇帝 , 名叫萧宝卷 , 字智藏 。
他的兄弟 , 全是宝字辈 。
这是全套的“佛教用字”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简单说 , 萧衍推翻了佛门支持的南齐 。
对 , 他一开始不是信佛的 。
在政治上 , 萧衍也没有信佛的必要 。
军事上 , 原本偶尔打架 , 多数时间和平的南北朝 , 在北魏孝文帝的雄才大略下 , 变成了征战不断 。
北魏征伐的对象 , 就是南齐 。
这也是南齐被推翻的一个重要理由 。
萧衍虽建梁朝 , 但经济上一直是窘迫的 。
那他一开始就是儒家套路啊 , 施行仁政与民休养生息 , 装的 。
萧衍在私底下还是不停要边疆攻打北魏 。
不讨论假装的部分 , 其实萧衍治国的大原则跟诸葛亮也是有点像 。
外战以求内和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或者说 , 有前线才有後勤 。
你不画下这条线 , 人家一天到晚打进你家 , 就没得玩了 。
不要觉得理所当然 , 其实三国之前这个概念很模糊的 。
总之 , 萧衍需要不一样的经济来源 。
这不是新的 , 同样是东汉三国就已经有的来源 , 只是程度的差别 。
北朝有丝路 , 南朝有海路 。
孙权在三国虽然属於被大家看不起的君主 , 不过他对於海路贸易的开启功不可没 。
原本的海路贸易 , 是西方国家经由印度出海 , 绕行中南半岛 , 抵达广州一带 , 最远到长江出海口 。
这个赚头要是不好 , 南方六朝发神经才把首都定在南京建业 , 躲到山里面北方不更难打进来吗?
那孙权的功劳 , 就是把往北的海路也规格化 。
他想要去辽东 , 跟辽东公孙氏夹杀曹魏嘛 。
不是整个中国沿海都是良港 。
南京下一站就是山东 。
宋齐对这个海岸线占领都是很要求的 。
好啦 , 那海运贸易的头号交易对象是谁?
上面说得很清楚了吧?
天竺国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天竺佛教大致上可以分为南北两派 。
北派大乘 , 从丝路进入中国 。
北魏接纳了大乘 , 与原本的中国佛教合一 。
南派小乘 , 主要的传播地是中南半岛 。
中南半岛 , 这时候就是南朝海路贸易的中转站 。
有一国名为扶南 , 在中南半岛最南端 。
出产“金、银、铜、锡、沉木香、象牙、孔翠、五色鹦鹉” 。
萧衍建立南朝的第二年 , 扶南的使者就来到了建康首都 , 献上珊瑚佛像 。
传说中 , 萧衍在第三年的四月八日 , 颁布诏令表示舍道奉佛 。
而我们在《梁书》可以看到的是:“三月 , 陨霜杀草 。五月丁巳 , 以扶南国王憍陈如闍耶跋摩为安南将军 。”
闍耶跋摩 , 略懂小乘都知道 , 这全是佛教译字 。
憍陈如这个国王当时已经过世了好几代 , 是大约中国东晋时期的扶南王 , 此为追封 。
为什麽去追封别人家的国王?
据《梁书.海南诸国传》说 , 憍陈如原本是天竺婆罗门 , 成为了扶南王 , 并且在扶南国“用天竺法”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也就是该传提到:天监二年 , 跋摩复遣使送珊瑚佛像 , 并献方物 。诏曰:“扶南王憍陈如闍邪跋摩 , 介居海表 , 世纂南服 , 厥诚远着 , 重译献賝 。宜蒙酬纳 , 班以荣号 。可安南将军、扶南王 。”
《梁书》在萧衍开始信佛的时间点上 , 跟佛最有相关的 , 就是这段扶南国的记录 。
我唯一能作的推论 , 就是萧衍为了经济上的支持 , 跟扶南国缔结了非常密切的关系 。
那我想有些人可能也会察觉到了 。
就像很多很多年以後 , 有些国家为了传扬天主教跟商业利益 , 与清朝展开了互动 。
这次的“扶南佛盟”(没有人这样说) , 肯定会造成小乘佛教进入南朝的情况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中国佛教这时已经加入了大乘精神 , 会跟小乘有什麽冲突呢?
先随便说一个 , 萧衍贵为天子却决定舍身出家 , 就是一种度己不度人的小乘宗旨 。
这边还要注意一件事 , 如果事实上是萧衍“有求於扶南” , 那麽彼此之间的关系 , 就不会像梁朝说的这麽上对下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实例上而言 , 扶南国受封之後 , 一直到天监十年才再次“进贡” 。
我想推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
扶南跟梁朝 , 在接下来的七年间 , 应该是平等贸易关系 。
萧衍打开“佛门” , 是为了让商人百姓能更好的接受扶南人 。
於是 , 小乘佛教开始慢慢在梁朝领地发展起来 。
“(天监)十年、十三年 , 跋摩累遣使贡献 。其年死 , 庶子留陀跋摩杀其嫡弟自立 。”
从这麽有限的资料中 , 我会认为 , 扶南国在天监十年(511年) , 内部的不稳应该就已经出现了 。
扶南王的再次进贡 , 很可能就是来请求姊妹国的帮助 。
可一来南梁跟北魏打得正欢 , 再来是政局逐渐平稳 , 整个通商海路也已大开 。
说穿了 , 南梁对扶南的依存性已经降低 。
如果这是个隔壁国家 , 别说皇帝了 , 换成你的第一选择 , 只怕也是并吞掉它吧 。
萧衍没有去打扶南 , 距离上不宜 , 经济利益已满足的情况下 , 扶南只剩一个东西是他想要的 。
更多的“佛”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只要能提供梁朝武帝更多的“佛” , 他才不管是哥哥还是弟弟 , 嫡子还是庶子当政 。
“十八年 , 复遣使送天竺旃檀瑞像、婆罗树叶 , 并献火齐珠、郁金、苏合等香 。普通元年、中大通二年、大同元年 , 累遣使瑞献方物 。五年 , 复遣使献生犀 。又言其国有佛发 , 长一丈二尺 , 诏遣沙门释云宝随使往迎之 。”
我看的东西都很浅 , 但是其实慢慢就会浮现一个概念 。
萧衍在求的 , 不是佛的精神、理念 , 而是佛物 。
但我们要有一个额外认知是 , 所谓的“大小乘佛教” , 很可能就是这个时期发展出来的中文名词 。
也就是中国佛教的北宗在表示 , 我是大 , 你南方是小 。
而不管是北魏还是大唐 , 在描述萧衍信佛这件事上 , 一定会有黑化的现象 。
不过我们也要相信 , 一本史书如果只是一面倒的赞扬某一方 , 是不会成为流传千年的二十四史之一 。
互现法必然在某种程度上 , 去呈现更多面向的“事实” 。
要相信哪一边 , 就是个人选择了 。
我只提醒一件事:作史 , 其实是不选择的选择 。
且让我们看回昭明太子传 。
在扶南国易主之後 , 昭明太子成年及冠 。
接下来“高祖大弘佛教 , 亲自讲说;太子亦崇信三宝 , 遍览众经” 。
“乃於宫内别立慧义殿 , 专为法集之所 。招引名僧 , 谈论不绝 。太子自立三谛、法身义 , 并有新意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天竺佛教其实是讲“二谛” , 昭明太子创了“三谛” , 影响了南朝佛教 。
後来天台宗也使用了三谛的概念 , 流传至今 。
内容我这边不深究 , 深究就讲经了 。
这段资讯告诉我们 , 退一万步说 , 就算萧衍只是装装样子 , 萧统也是凭着智慧深入了佛门精义 。
别出蹊径不是为了有趣 , 而是为了统治 。
萧统召集南朝名僧 , 发展推广新的理论 , 这跟儒者开国学是一样的道理 。
不是为了教育 , 是为了打得你们趴下 。
嗯 , 好像也是教育 。
西元520年 , 萧衍改年号为“普通” , 不是很平凡的那个普通啦 。
这两个字独立出来 , 也都是佛门用字 。
没错 , 南梁的佛教纪元正式开始 。
四月 , 太子东宫慧义殿降甘露 。
这些年来 , 昭明太子精修儒学、佛学 , 协助父亲处理政事 , 更参与刑狱审判 。
没有一桩是他做得不好的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 , 萧统都已经做好了继承大位的准备 。
526年 , 趁着北魏六镇之乱 , 南朝努力北伐 , 局势大好之时 , 萧统的母亲丁令光过世了 。
丁令光是谯国人 , 萧衍的起义资本 , 就来自於谯国夏侯氏 。
有趣的是 , 即使过世 , 萧衍也不封丁令光为后 。
原本肥壮堪比许褚的萧统 , 因为丧母瘦到剩一半 。
夏侯氏兄弟也趁着风向 , 请命北伐 , 连战连胜 。
隔年 , 夏侯氏捷报传来 , 收到消息的萧衍 , 突然就出家了 。
据说 , 萧衍一辈子出家了四次 , 每次都是百官公卿耗费钜资把他赎回来 。
《梁书》只记载了两次 , 也只有第二次有花钱的记录 。
“舆驾幸同泰寺 , 设四部无遮大会 , 因舍身 , 公卿以下 , 以钱一亿万奉赎 。”
第一次三天 , 第二次十六天 。
这样说 , 其实第一次出家 , 应该是口头劝告就回来了 。
为什麽萧衍要出家?
为什麽百官公卿要他回来?
昭明太子萧统 , 已经做好了一切继位的准备 , 除了父亲的退位证明跟继承诏书 。
就经济层面 , 有人怀疑萧衍的出家 , 只是为了跟世族拿钱的手法 。
不得不说有其道理在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当南朝世族皆尊佛教 , 他向扶南国索求的佛器 , 也可以变成生金蛋的鸡 。
这问题後面再说 , 但看昭明太子萧统 。
萧统当时是学术界的领袖 , 更是摄政 。
南梁天监十四年之後的诏令 , 都与他有关 。
许多文人官员的升迁罢黜 , 也与他的生死有关 。
萧统具有悲天悯人的性格 , 经常出现在梁朝公卿传记的丧礼上 。
这点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
但他对於父亲的出家 , 从来没有任何表示 。
萧衍第二次公开出家的一年半後 , 萧统就过世了 , 时年三十一岁 。
直到病重不能起之前 , 萧统都极力隐瞒病情 , 不想让父亲知道 。
他可是摄政太子 , 要不被萧衍发现 , 那就是他一直持续在办公 。
我想这种种累积起来 , 或许表示着 , 萧统很完美 , 但不是萧衍所希望的继承人 。
萧统还没出生的时候 , 萧衍有个养子萧正德 。
一直到昭明封太子之前 , 萧正德都认为自己会成为接班人 。
後来在普通六年逃往北魏 , 七年又回来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其实开头就提到了 , 萧衍本来也不想立两岁小娃(实岁一)当太子 。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听过关於刘禅的一个小故事呢?
刘备啊 , 很长一段时间把刘禅的教育都托付给诸葛亮 。
他在给阿斗的遗诏上就说了:“丞相叹卿智量 , 甚大增修 , 过於所望 , 审能如此 , 吾复何忧!”
诸葛丞相说你的学习有很大的成长 , 比预想的更好 。
如果真的是这样 , 我还有什麽好担心的呢!
为什麽要说这个故事呢?
这个故事明显的指出 , 太子的能力 , 在父亲眼中的评价 , 跟大臣眼中的评价是不同的 。
而刘禅更绝妙的是 , 後来他当上皇帝 , 帮他打包票好棒棒的诸葛亮过世後 , 他就不厉害了 。
假设萧统也是一样的 。
意思是昭明太子萧统 , 是学术界与贵族世族共同推举出来的继承人 。
刘备跟萧衍虽然是皇帝 , 但真正掌握国家命脉跟走向的 , 是诸葛亮 , 是南朝世族 。
而我们先前做的功课显示 , 萧衍一开始最大的东家 , 就是夏侯氏 。
当夏侯氏即将取回故乡的时候 , 萧衍决定出家 。
没有诏令 , 更显示出是他本人的意思 。
如果他是被逼出家 , 那退位诏一定是写好的 。
政治游戏 , 不外如是 。
《梁书》上两次萧衍出家 , 当年都是北伐大捷 。
这不是标准答案 , 仅供参考 。
参考的是 , 萧衍出家 , 为求自保 。
为了避免北伐英雄 , 南梁世族挟势将他废除 。
很不幸的是 , 他的儿子昭明萧统 , 很可能一度是他的帝位最大威胁者 。
完美的萧统不在了 , 萧衍反而就安稳下来 。
最後 , 难道佛门对萧衍来说 , 就只是一个政治跟经济上的工具吗?
不是的 , 我相信他是真心向佛 。
在後世文选中 , 萧衍留有《断酒肉文》一作 。
凡是读过佛经的人 , 肯定马上就可以发现 , 那是一部“经” 。
写作格式完全就是世尊讲经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而根据内文“大般涅盘经四相品上第七(此品今月二十三日会 。已唱此文 。法云法师解说今二十九日不复重唱)” , 我们非常容易判断 , 萧衍讲此经发生於何时 。
《梁书》:“冬十月己酉 , 行幸同泰寺 , 高祖升法座 , 为四部众说《大般若涅盘经》义 , 迄于乙卯 。”
经名相同 , 但《断酒肉文》有写 , 是五月的法会 。
但这一年的四月 , 就是萧统过世 。
现在的人讲到吃素 , 都想到佛教啦 , 道教啦 。
《断酒肉文》出来之前 , 其实中国的佛教徒并没有严格规定要吃素 。
这本身就是一个佛教教义辩证题 。
但在这之前 , 你知道谁在吃素吗?
服丧的中国人 , 吃素 。
梁武帝萧衍的太子爷,对陶渊明算是推崇备至

文章插图
吃素服丧的 , 都是大孝之人 。
想像一下 , 你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 。
唯一支持你的可控团体 , 就是佛门子弟 。
而你甚至被逼迫到“父子相残”的程度 , 最後你赢了 , 儿子死了 。
萧衍动用自己最大的影响力 , 或许就是 , 让天下佛门弟子 , 一起为昭明太子服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