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这四个大字对吃官司的双方造成的心理压力自不待说。但就从官方来讲,形象是官老爷的外面之光。清官与否,怎么说也得要拿出一个正襟严肃,与民做主的清官衙门派头来,以便让老百姓信服。
再则,公堂的宗旨是秉公断案,不得审案时有丝毫差池,这是规矩。若有贪官包庇人犯,但也须做出一副秉公断案的样子来,但名誉上还是要洗刷成是个清官,不然怕落下个千古骂名。
清官也好,贪官也罢,总的说来,官衙还得靠这个造声势,让气场形成于威严的公堂上。给吃官司的双方以震慑,或许案子就会办得较为顺畅,在判官正面且威风的形象之下,达到将人犯捉拿归案的目的。
既然“明镜高悬",对吃官司的人犯造成心理上的震慑,为伸冤抱屈者还了公道。"明镜高悬"对公审有如此多的好处,那么,它是从何时何地进入到官衙的公堂上的呢?
据晋代葛洪所著《西京杂记.卷三》记载,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刘邦夺取政权。进入咸阳宫后,刘邦看到一面奇特的镜子,宽四尺,高五尺九寸,里里外外锃明发亮。
人站着照,镜子里的影子都是倒的。用手摸着胸口照,可以照见五脏六腑,如果人体有病,一照就可以知道病因。如果女人有邪心,一照则会胆颤心跳。
秦始皇常用这面镜子照人,胆颤心跳者就被视为邪恶之人而杀掉。
由于这面“秦镜“具有透视人体,辨别正邪的神奇功能,很快便传扬出去。许多封建官吏,为了表明自己能辨善断,就在官府的大堂上挂上一块"秦镜高悬“的匾额。
后来,逐渐演变成"明镜高悬"而被广泛地使用,一直沿袭流传下来。
当然,"明镜高悬“匾额,尽管有史料记载,因年代久远,也无法确定其真实性。但从古代官衙大范围使用这块匾额的情况来看,的确是有他积极的用意和目的的。
时间过了千年,“明镜高悬"的匾额,在当时惊堂木落下时,对震慑人犯,尽快缉拿凶手,打击邪恶,伸张正义,的确起到了它积极而且进步的效果。
文章中的素材采自黄歇口镇余埠社区。
作者系监利人,多次在本刊发表作品。
【 【历史探秘】"明镜高悬"小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3月1日起恢复开放
- 俞军|俞见|咏春
- 营养均衡|冬瓜丸子汤
- 刘毅:塑造上海工业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IP”|M50弄堂计划 | 艺术
- 新德里|印度新德里壁画艺术丰富民众生活
- 蒜片|西芹炒白干
- 培根|海鲜意大利面
- 爱儿|油豆腐配川味腊肠
- 桃胶|桃胶银耳羹
- 童话公主|糯米粑粑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