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们下酒用的果子,究竟是面食,还是水果?

古人经常说:“食色,性也!”。梁山好汉们大都能抵御住美色的诱惑,但是若是让他们出家做和尚,远离美酒、美食,恐怕他们一个个地都会被憋疯。念叨着“口里淡出鸟来”的他们肯定会走出山门,痛快地找个馆子,吃上几斤牛肉,喝上几碗白酒。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心满意足。
梁山好汉们下酒用的果子,究竟是面食,还是水果?
文章插图
酒,好汉们的最爱。梁山上随便拿出一个好汉都是嗜酒如命的家伙!鲁智深就是上文中最好的例子,美酒的香甜早就使他忘记了长老关于三皈五戒的教诲。喝得醉醺醺的鲁智深没少在佛门净地撒野。当然醉酒的好汉可不止鲁智深一个,武松、宋江、林冲等都有醉酒的经历。那么好汉们喝酒时候的白酒伴侣都有什么呢?
梁山好汉们下酒用的果子,究竟是面食,还是水果?
文章插图
好汉们餐桌上的标配——熟牛肉好汉们喝酒的时候大多豪气冲天地拍着桌子告诉小二“切二斤熟牛肉”下酒,若是条件好一些的还可以叫上肥鸡、嫰鹅、羊肉等下酒。若是吃上正规的大席面,菜肴要丰盛的多,除了肉食之外,还有菜蔬果子用来下酒。菜蔬很好理解,不外乎今人所说的蔬菜罢了,那么果子是什么呢?是水果,还是面食?果子?馃子?在古代,果子还有另外一种名字馃子。提起这个馃子,北方的朋友肯定不会陌生,在熙熙攘攘、人流密集的早市上我们都能看到卖馃子的摊位,这里的馃子就是俗称的油条。
梁山好汉们下酒用的果子,究竟是面食,还是水果?
文章插图
北方人称为果子的油条在今天的苏北、山东一带,人们习惯把下锅炸出来后裹上糖浆的面食称为果子。慢慢地他就成了小点心的代名词。在二十年前的洛阳,婚丧嫁娶时所吃的酒席一共有两顿,头顿是四果盘四凉菜。所谓的果盘并不是水果,而是饼干,兰花根,桃酥,麻枣四样面食。凉菜则是二荤二素,盘很小。撤下去再上二顿饭才是正题,八热四凉一道八宝饭。这种饮食风俗其实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文化传承,在宋代的官方宴会中就有类似的习俗:皆以红面青墩黑漆矮偏钉,每分列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次列果子。惟大辽加之猪、羊、鸡、鹅、兔连骨熟肉为看盘,皆以小绳束之。又生葱、韭、蒜、醋各一碟,三五人共列浆水一桶,立杓数枚。
梁山好汉们下酒用的果子,究竟是面食,还是水果?
文章插图
面食果子这是《东京梦华录》中关于宋代皇帝寿诞之日皇家宴会的记载,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果子的身影。在这本书中还详细地记录了各类果子的名称:皂儿膏、瓜萎煎、鲍螺、裹蜜、糖丝线、泽州饧、蜜麻酥、炒团、澄沙团子、十般糖、甘露饼、玉屑膏、爊木瓜、糖脆梅、破核儿、查条、橘红膏、荔枝膏、蜜姜豉、韵姜糖、花花糖、二色灌香藕、糖豌豆、芽豆、栗黄、乌李、酪面、蓼花、蜜弹弹、望口消、桃穰酥、重剂、蜜枣儿、天花饼、乌梅糖、玉柱糖、乳糖狮儿、薄荷蜜、琥珀蜜……在这些果子中,名字带“蜜”和“糖”的居多,有的果子我们今天还在食用,就拿查条来说吧,它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山楂条。同样,生活在宋代的梁山好汉的餐桌上同样也少不了果子的身影。越是严肃、正式的饭局,餐桌上必定有果子。
梁山好汉们下酒用的果子,究竟是面食,还是水果?
文章插图
金氏父女设宴答谢鲁达在代州雁门县,金老汉父女二人为了报答鲁达的救命之恩,在家里准备酒食答谢鲁智深,其中就有果子;在东京岳庙间壁的菜园子,鲁智深为了答谢众泼皮连日的款待,也掏钱回请,他特意吩咐火工道人去买果子;还是东京街头,林冲的岳父张教头为即将发配沧州的林冲饯行,特意安排酒保买下果子下酒。那么,这种面食果子下酒好吃吗?会不会有吃主食的感觉呢?其实,我们大可打消这种疑虑。在我的老家东北农村,以前婚丧嫁娶的酒席上就有一种叫豆根儿的面食。这种豆根儿经过油炸后有拇指大小,外面粘上一层白糖,入口极甜,嚼起来很香,用它下酒能中和白酒的辣。大人们一边吃着豆根儿,一边侃着大山,小酒那是一杯接一杯。
梁山好汉们下酒用的果子,究竟是面食,还是水果?
文章插图
一种叫豆根儿的果子水果下酒,越喝越有!那么抛去果子是面食这一说,果子就不能是它的本意水果吗?答案是肯定的,水果下酒听起来比较稀奇,但是我们细细一想,可能每个人都这么干过。当我们在KTV尽情地K歌时,除了会点一些啤酒助兴外,是否还会要一些果盘呢?想必您自己心中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