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技杂志社■为什么人类很容易受到坏消息的影响?

人类很容易受到坏消息、愤怒面孔和悲伤记忆等的影响 。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如何减少负面影响呢?
大科技杂志社■为什么人类很容易受到坏消息的影响?
文章图片
我有一个好消息 , 一个坏消息 , 你想先听哪个?估计你很想先听坏消息 , 因为这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 但是为什么呢?
人人关注坏消息
这是因为负面事情更容易影响到我们的情绪 , 这种现象称为“消极性偏见” 。 每个人都会体验到这种偏见的影响:在社交生活中 , 坏名声给我们带来的困扰远多于好名声带来的快乐;在情绪方面 , 我们的坏心情比好心情更能带来深刻的印象;在健康方面 , 许多人更在乎自己健康状况不佳的消息;在媒体中 , 负面评价往往会脱颖而出……负面的东西往往会占据我们大部分的精神空间 , 只留下很小的空间来接受那些可能有助于我们的赞美话语、愉快经历等等 。
研究发现 , 在我们看到的人群里 , 不管有多少微笑 , 我们总是会首先注意到愤怒的面孔 , 甚至是只有6个月大的婴儿 , 也会很迅速地在人群中发现愤怒的面孔 , 但是发现一个快乐的面孔却很慢 。
我们的消极性偏见还体现在语言之中 。 例如 , 几乎有三分之二的英语单词是传达负面的信息 。 在描写人的词汇中 , 这个数字上升到令人惊愕的74% 。 不只是英语 , 除了荷兰语 , 其他所有的语言都趋向于黯淡 。
我们的消极性偏见也体现在我们的梦境之中 。 美国心理学家曾花了40多年分析了千万个的梦境 , 发现梦境中最常见的情绪都是消极情绪(尴尬 , 错过了航班 , 暴力威胁等等) 。
人类的天性
之所以会这样 , 我们得来看看我们的大脑 。
我们大脑里有个叫做杏仁核的区域是专门负责处理情绪的 。 但是杏仁核中三分之二的神经元都是处理坏消息的 , 它们会立即对坏消息做出响应 , 并把得到的信息迅速地长期储存起来 。 相反 , 好消息需要花费大约12秒才能把信息长期存储起来 。
大科技杂志社■为什么人类很容易受到坏消息的影响?
文章图片
这其实是人类长期进化的产物 。 由于杏仁核中有三分之二的神经元来处理坏消息 , 可以使我们迅速地评估“坏消息”对我们产生威胁的严重程度 , 以便采取适当的行动——“要么战斗 , 要么逃跑” 。 就像我们的祖先看见每一个像蛇的东西 , 首先采取的行动都是立刻跳开 , 而不是先慢慢地认真观察之后再做决定 。 这样有利于我们规避危险 , 提高我们的生存率 。
而好消息不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 , 所以不需要立即做出反应 , 因此大脑中负责处理好消息信息的神经元就会少一些 。 这样一来 , 就形成了人类的消极性偏见 。
坏消息影响更大
人类的消极性偏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 , 人类对“坏消息”的感受更深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是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 他以研究行为经济学出名 。 他认为 , 人类更常常哀悼损失而不是享受好处 。 因此 , 赚了1千块钱的高兴劲和丢了1千块钱的痛苦感相比 , 总是丢了钱的痛苦感更强烈 。
其次 , “坏消息”有更大的感染力 。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认为 , 人类的文学和宗教思想 , 都是在描述人类生活中好的和坏的力量之间的争斗 。 其中 , 人在对抗坏的东西上往往更具有感染力 。 例如中国的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和《赵氏孤儿》 , 以及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 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 同样 , 把这种观点应用到生活中的各种领域——爱情、工作、家庭、学习、社交等等 , 他们还是发现“坏的比好的力量更强大” 。
第三 , “坏消息”有强烈的传染性 。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认为 , 负面事件带来的影响有强烈传染性 。 他们举了一个例子 , 例如蟑螂是我们讨厌的 , 美食是我们喜欢的 。 如果说我们见到一个蟑螂从我们面前爬过 , 往往会是使得一个美食无法下咽 。 然而反过来 , 却从来不会发生——吃了口美食 , 会对一个蟑螂大加赞赏——除非酒喝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