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只为县级医院里的一个小小检验科


中国西藏网讯 第一次见到马红雨医生 , 是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 当时她正在做一个肿瘤项目的检测 。 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皮肤白皙、语气温柔 , 但眼睛里布满血丝 , 很明显是连日来持续加班的状态 。
【西藏@只为县级医院里的一个小小检验科】今年53岁的马红雨 , 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 1967年出生 , 从小在军人家庭中长大 , 1985年开始在湘雅医学院读医学检验专业 , 1989年到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原空军总医院)工作 , 现在已经是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的主任医师了 。
西藏@只为县级医院里的一个小小检验科
本文插图
图为马红雨医生
2010年开始 , 左贡县人民医院和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 ,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先后派遣了12批专家队进行帮扶 , 为该院开展了新业务、新技术达100余项 。
检验科就像自己带大的孩子一样
2011年7月份 , 44岁的马红雨接到命令 , 来到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 。 回忆起第一次来到左贡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情景 , 马红雨说 , “当时非常吃惊 , 什么设备都没有 , 只有一两个医生 , 全是手工操作 , 只能检验十几个项目 。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当年就为左贡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添置了生化仪、血细胞分析仪等设备 。 马红雨对科室人员进行了装机培训 , 帮助他们建起了检验科 , 并开启了机器操作的工作方式 , 使得检测速度更快 , 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
西藏@只为县级医院里的一个小小检验科
本文插图
图为马红雨为检验科工作人员向巴次成讲解生化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刚开始 , 本地检验人员面对这些陌生机器 , 都感到一筹莫展 。 马红雨像个大姐一样 , 给他们耐心讲解指导 。 很快 , 大家对这些陌生机器从“无从下手” , 变成了“运用自如” 。 经过两个月的工作生活 , 渐渐地 , 马红雨被这个离天最近、人情味浓的地方深深的吸引了 。
西藏就像一个钩子 , 勾着你的心
2013年9月份 , 作为一个高龄妈妈 , 马红雨迎来了宝贝女儿“范卓马” 。 因为对西藏的特殊情结 , 马红雨给女儿取名音同为“卓玛” 。 2016年 , 科室需要再派一名医生继续到左贡县人民医院援藏三个月 。 听到这个情况 , 考虑到女儿已经三岁了 , 马上可以独立上幼儿园 , 马红雨毅然决然再次报名 。 因为在她心里 , 西藏有很多患者更需要她 。
2016年7月 , 进藏不久 , 她不顾舟车劳顿、千里迢迢赶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取质控品 , 这是左贡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第一次参加室间质评 。 取回质控品后 , 又为大家进行了全面培训 , 从为什么要参加室间质评 , 如何操作 , 如何汇报 , 如何总结 , 到如何用室间质评结果指导日常工作等内容 。 令她欣慰的是 , 现在 , 室间质评已经成为检验科同事们坚持做的一件事了 。
西藏@只为县级医院里的一个小小检验科
本文插图
图为2016年西藏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为左贡县人民医院颁发的室间质评证书
左贡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地方
2019年9月底 , 听说左贡县人民医院要开展二级医院评审工作 , 马红雨又一次选择了整装出发 。 临行前 , 丈夫对她说 , “我们都是普通人 , 一辈子能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儿 , 能够救治更多的人 , 你就会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 而这几句简简单单的话 , 却是马红雨内心的真实写照 。
对待工作 , 要教给他们寻找正确答案的方法 。 这是马红雨教授自己的徒弟——检验科主任扎西松姆始终坚持的态度 。 2019年12月 , 有儿科临床医生反映 , 对某藏族患者的“C反应蛋白”检验指标可能有出现偏高的情况 。 马红雨立即要求“徒弟们”按照标准工作流程对标本多次重复检验 , 但儿科医生依旧心存疑虑 。 抱着严谨的专业态度 , 马红雨紧急召开了“质量控制会” , 自查检验流程 , 得出的结论是全部化验均符合要求 。 但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 , 马红雨还专门联系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 这是西藏唯一一家通过ISO“15189”认可的实验室 , 并将标本送检 , 进行实验室间的结果比对 , 最终结果与之前数据一致 。 在马红雨眼里 , 任何一个小小的数据都与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 , 严格的反复试验和比对 , 就是为了给医生治疗提供最准确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