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西湖写的这首词 苏轼在西湖写的诗词】北宋词坛 , 名家辈出 , 名作纷呈 。要想在北宋词坛争得一席之地 , 没有几首蜚声词坛、传唱千古的名作的话 , 很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 , 名作成为考量词人是否属于名家的一个硬核指标 。
词人张先就是其中一员 , 张先的出名不仅是因为他的高寿 , 而且因为他的词作 。张先因为在词中爱用“影”字 , “云破月来花弄影”、“隔墙送过秋千影”、“柳径无人 , 堕风絮无影”等名句皆出自张先之手 , 他也因此得到张三影”的雅号 。
文章插图
张先 , 字子野 , 一生仕途不显 , 官至尚书都官郎中 , 但他却以其才华深得晏殊赏识 , 张先年长晏殊一岁 , 二人交谊尤厚 。
退休后 , 张先选择风景宜人的杭州作为养老之地 , 他与在杭州工作过的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人都有交游 。
其中 , 张先与张先的交游更是堪称词坛佳话 , 张先比苏轼年长四十六岁 , 二人属于忘年之交 。张先去世之后 , 苏轼正在密州当太守 , 他在《祭张子野文》中真诚地说:“我官于杭 , 始获拥彗 , 欢欣忘年 , 脱略苛细 。”苏轼这段话说得非常真挚 , “拥彗”在古代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礼节 , 可见苏轼是把张先当自己的老师来看待的 。
文章插图
苏轼还说“子野诗笔老妙 , 歌词乃其余技耳” 。在杭州期间 , 苏轼开始尝试填词作曲 , 作为初学者 , 尤其是在词作的音律 , 词作的选词用句 , 张先对苏轼多有指点 , 两人亦师亦友 , 可以说 , 张先是苏轼填词道路上的指引者 。
苏轼说张先“人善戏谑 , 有风味” , 这前半句好理解 , 也就是说张先是一个生性随和 , 还很幽默的人 , 但后半句 , 说得就很有内涵了 , 苏轼是拿张先的风流韵事开玩笑 。原来 , 张先是一个多情的词人 , 试想一下 , 一个有才华且很风流的人 , 身边免不了会有许多艳遇 , 自然也会产生许多花边绯闻 。
文章插图
张先有一次去玉仙观 , 途中偶遇美女谢媚卿 , 谢媚卿才貌出众 , 是当时有名的才女 , 张先对她一见倾情 , 有感于这次意外相逢 , 张先还将这次偶遇的经历填进词中:“尘香拂马 , 逢谢女、城南道 。秀艳过施粉 , 多媚生轻笑 。”这首词简直就是张先的情感日记 。
对于张先的风流韵事 , 苏轼戏谑起来也是一点也不含糊的 。退休后在杭州闲居的张先 , 有一次心血来潮 , 娶了一位妙龄女子为妻 , 这时的张先已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了 。
苏轼听闻此事后 , 随意馈赠了一首诗 , 诗是这样写的:“十八新娘八十郎 , 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 , 一树梨花压海棠 。”明眼人一看 , 就知道这是苏轼对张先娶亲一事的调侃与戏谑 。
文章插图
话说回来 , 戏谑归戏谑 , 调侃归调侃 。苏轼对这位亦师亦友的忘年交张先还是很尊重的 , 这首先表现在苏轼对张先的才情的肯定上 , 在《祭张子野文》中 , 苏轼评价张先:“清诗绝俗 , 甚典而丽 。搜研物情 , 刮发幽翳 。微词婉转 , 盖诗之裔 。”
其次一点 , 表现在苏轼初到杭州时与张先建立的友情上 。文人交往 , 常见的形式是相互拜访与结伴游宴 , 这一点在苏轼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苏轼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其一生提供了较多的行旅机会 , 每至一地 , 他常常走访附近老友或主动结识新朋友 , 除了独游 , 他还常常呼朋引伴 , 同游山水 , 同饮佳酿 , 共赋诗词 。
文章插图
初来杭州的苏轼 , 被眼前的风光所吸引 , 他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与人文风景 。杭州山水有情、风光可爱 , 杭州的美景 , 让苏轼流连忘返 。与朋友寄情杭州山水 , 也成为苏轼工作之余最好的选择与休闲方式 。
“地有湖山美 , 东南第一州” , 宋仁宗的题词 , 说的就是杭州与杭州的山水 , 杭州是一座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的名城 , 也是一座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风景的城市 。
杭州以水著称 , 西湖则是镶嵌在杭州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 也是这座城市最为亮眼的一张名片 。
文章插图
西湖是一座诗湖 ,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流连、吟咏过它 。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第一次将西湖写进诗中后 , 西湖成为诗人们争相赞美的人文风景名胜 , 西湖也成为诗人们趋之若鹜去感受去体验的自然美景 。
山依偎着水 , 水映照着山 , 静静如水 , 淡淡如山 。西湖被群山环抱 , 西湖镶嵌在北岸的宝石山、五云山、南、北高峰等群山之间 , 横跨在西湖和钱塘江的玉皇山雄姿俊秀 , 西湖东南有山势绵亘起伏、延伸至市区的吴山 , 还有凤凰山 , 还有北近西湖、南接江滨、形若飞凤的凤凰山 。
文章插图
苏轼是以通判的身份来到杭州 , 而张先此时正好退居在杭州 , 张先是一位交游广泛且文采出众的词人 , 所以他们在第一时间就取得了联系 。张先虽然年长苏轼46岁 , 但两人性格、志趣相投 , 年龄与代沟毫不影响他们的交往 , 他们在杭州的交游与师生情谊从此拉开帷幕 。
所以 , 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游西湖 , 泛舟西湖、寄情山水、共赋诗词 , 杭州的山山水水见证着他们的友情 , 在张先的指导下 , 苏轼的词作水平也日益精进 。
文章插图
有一次 , 他们同游西湖时 , 张先看着妩媚的山水 , 首先填词一曲 , 苏轼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 , 于是也写下了一首《江城子》 , 原词如下:
凤凰山下雨初晴 , 水风清 , 晚霞明 。一朵芙蕖 , 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 , 如有意 , 慕娉婷 。
忽闻江上弄哀筝 , 苦含情 , 遣谁听!烟敛云收 , 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 , 人不见 , 数峰青 。
文章插图
词前有一条小序“湖上与张先同赋 , 闻弹筝” , 说的就是他与张先同游西湖的游历与填词作曲的往事 , 这首词也是苏轼现存最早的一首词 。
也可以说 , 在杭州通判任上 , 苏轼开启了他的填词之旅 。或许是因为苏轼非凡的文学造诣 , 他的词学开场也是华丽的 , 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 , 就是“开场即巅峰 , 明日犹可待” 。至于苏轼在词学上取得的巨大的成就 , 那就是后话了 。
从小序中还可知 , 张先确实是他写了一首词的 , 只可惜张先的词并没有流传下来 ,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 。
西湖 , 犹如一块被群山环抱的熠熠生辉的蓝宝石 , 当春水初生 , 春林初盛 , 春风十里之时 , 也正是西湖的景色美不胜收之际 。如果说有一位词人为西湖增添了流光溢彩的人文印记的话 , 苏轼肯定是其中之一 。
文章插图
开篇三句“凤凰山下雨初晴 , 水风清 , 晚霞明” , 此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西湖晚景图卷” 。
傍晚时分 , 云开雨霁 , 经过雨水的冲刷与滋润 , 近处的西湖的水光更加潋滟 , 远处的凤凰山的山色更加妩媚 , 晚霞将它美丽的余晖洒向湖面 , 此时的湖面如同浓妆的仕女一样动人;晚风轻柔地拂过湖面 , 湖面荡起粼粼的波光 。
词人和张先乘船泛游西湖 , 船尾的水波和风拂过的水波拥抱在一起 , 此情此景 , 动人心扉 , 此情此景 , 让人沉醉 。
文章插图
接下来的两句“一朵芙蕖 , 开过尚盈盈” , 是词人对荷花的描写 , 但词人没有描写整个湖面的荷花 , 只选取了其中的一朵 , 这一朵荷花 , 虽然开过了 , 但是仍然美丽、清净 。
其实这是词人以点盖面、以局部表现整体的写法 。局部是整体的部分 , 从局部看整体 , 是找出局部的共性判断为整体的属性 , 虽然局部的特性不能代表整体 , 但整体的共性却在局部表现 。我们由此可以推想 , 湖中的大多荷花虽然都已开过 , 但它们仍然处在花期 , 仍然美丽着 。
文章插图
不仅如此 , 如果将荷花的形态和前面三句关联起来的话 , 就会发现:词人所描绘的这幅“西湖晚景图卷”还有着更加唯美动人的意境 , 因为此时的西湖不仅有倒映在湖面上的霞光 , 还有掠过湖面的晚风 , 以及荡漾着迷人姿态的微波与涟漪 。
而荷花在霞光、晚风以及水波的共同作用下 , 一定与水波保持着同一个频率 , 在湖面上摇曳生姿 , 顾盼生辉 。这荷花像极了一位穿着霓裳的舞女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表演动人心扉的舞曲 , 此时的西湖画面呈现出的是多层次的别开生面的流动美 。
文章插图
词人似乎还嫌这幅画面不够动人 , 于是他又用飞扬的才华驱动手中的调色板和画笔 , 为画面添加了有形的色和无形的声:不知从什么地方飞过来的一对白鹭 , 它们在空中翩跹起舞 , 它们似乎是为倾听动人的筝声并一睹弹筝者的芳容而专程飞来的 。
“何处飞来双白鹭 , 如有意 , 慕娉婷” , 这如天外飞仙的句子 , 是词人的匠心独运 。词人巧妙地通过白鹭引出了湖面上的弹筝人与筝声 , 这也照应了词中的小序“时闻弹筝”四字 。
富于情趣是这首词在写作上的最为出彩的地方 , 苏轼紧扣“时闻弹筝”这一词题 , 从多方面描写弹筝人的美丽与动人的筝声 。苏轼把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 , 使人物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 , 乐音与山水相得益彰 , 这不正应了“仁者乐山 , 智者乐水”那句名言了吗?
文章插图
古筝 , 中国传统乐器之一 , 文献记载:“筝 , 施弦高 , 筝筝然 。”古筝音域宽广 , 音色清亮 , 表现力丰富 , 像《高山流水》、《蕉窗夜雨》、《渔舟唱晚》等 , 都是古筝名曲 。因此 , 筝一直是流行乐器 , 而筝曲也一直深受大众喜爱 。
回到词中 , 那么 , 这湖面上的弹筝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对人物的描写上 , 苏轼采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词的开头三句写的西湖晚景图 , 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而湖面的一朵荷花 , 既是实写 , 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 。
苏轼以景写人 , 以景喻人 , 以景衬人 , 读来浑然一体 , 真可以说得上是巧夺天工 , 这也让词义达到了一语双关、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
文章插图
湖面上传来的筝声到底是怎样的乐声呢?词人从一个倾听者的角度写道:“忽闻江上弄哀筝 , 苦含情 , 遣谁听 。”原来这是一曲哀伤的调子 , 含着悲苦 , 让人不忍卒听 。
为了进一步表达出筝声的哀伤 , 苏轼写道:“烟敛云收 , 依约是湘灵 。”这两句大意是说:这哀伤的乐曲 , 连大自然也会为之动容感动 , 烟霭会为它敛容 , 云彩会为它收色 。
在词人看来 , 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 , 传说帝舜二妃娥皇、女英死后成为湘水之神 。
文章插图
词写到这步田地 , 乐曲的哀伤动人也被词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 , 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 。这与杜甫笔下的“此曲只应天上有 , 人间能得几回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正所谓曲终阕尽 , 余弦更兴 。结尾两句“欲待曲终寻问取 , 人不见 , 数峰青” , 真的是耐人寻味 。词人沉浸在这哀伤的筝声中 , 当他回过神来时 , 已是一曲终了 。
他正要去询问一下这弹筝者时 , 才发现她的身影早已消逝在雾色蔼蔼的湖面上 , 只有那水汽氤氲的青翠山峰 , 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 , 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湖光山色中 。
文章插图
我们经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 我们也会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 苏轼的这首词以环抱西湖的连绵的“数峰青”收尾 , 真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 而这连绵的青山又和词作开头凤凰山下的西湖晚景图遥相呼应 , 这种富于情趣的景象意韵悠长 , 余味绵延 , 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
山水词 , 不外乎风景与欣赏风景的心情 , 能将风景和心情真实、细腻地表达出来 , 不仅需要一流的文字 , 更需要真挚的情感 , 因为真实才动人 , 因为真挚才会感人 。
苏轼的这首词之所以动人心扉 , 不光是因为词人高超的文字表达能力 , 更是因为词人对杭州的情感 , 他在杭州写的每一首词 , 都是一阕深婉的杭州山水情 。
- 红酒进口商前景怎么样 进口红酒在哪里买比较好
- 女人眉间有一条竖纹面相代表什么
- 女人嫁得好的手相分析
- 从嘴巴大小看男人一生的财运
- 推荐几个良心在线多媒体软件 多媒体的软件
- 世界上十条年代最久至今存在的运河 欧洲历史最悠久的运河
- 属马的人最怕什么生肖
- 1999元手机性价比排名 手机1999元排行
- 摘星是什么意思| 摘星是什么意思
- 抖音为什么看不见ip属地| 抖音为什么看不见ip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