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博古守正杨士奇,非科举出身,怎么做到宰辅成为著名“三杨”之一

《明朝果然很有料》-一百二十五
杨士奇从此流浪在湖北、湖南一带 , 重操旧业当起了教书先生 , 同时积累社会经验 。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 , 他依然坚持看书 , 做学问 , 在这期间积累了扎实的文学功底 。
捱到建文帝即位 , 杨士奇的命运终于峰回路转 ,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 , 他那点小破事再也没人提了 。 在朱允炆打算修撰《明太祖实录》时 , 杨士奇由于其扎实的史学和文学功底 , 得到大儒王叔英的推荐 , 被提拔为修纂 。 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 , 他又通过了吏部的考试 , 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正式留任翰林院 , 成为了一名翰林编修 。
杨士奇的仕途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 翰林院这种地方 , 学霸都没资格进 , 得是超级学霸才成 。 杨士奇只是个连科举都没考过的乡村教师 , 至多算个隐形学霸 , 他凭啥进入翰林院?
这要感谢主考官张紞 , 这个官员有爱才之心 , 看到杨士奇的卷子 , 他只说了六个字:此非经生言也 。 意思是这小子的文章不像那些千篇一律的机械八股 , 让人有眼一亮的感觉 , 要不 , 给他个机会试试?
杨士奇就这样通过考官的边际效应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学 , 把命运牢牢把握在了自己手里 。
【爱历史】博古守正杨士奇,非科举出身,怎么做到宰辅成为著名“三杨”之一
文章图片
干得早不如干得巧 , 没过多久朱棣进京了 , 杨士奇也在迎附的官员之中 。 急需用人的朱棣很快把他提拔进内阁参与机务 , 内阁以解缙为首 , 一边倒地支持立朱高炽为太子 , 杨士奇也是太子党之一 。
迎驾事件发生时 , 杨士奇并不在现场 , 等他匆匆赶到 , 看到好几位同僚已经获罪 。 朱棣并不打算放过杨士奇 , 他不怀好意地询问杨士奇太子监国期间的表现 。
此时的形势是极其凶险的 , 谁都能看出来朱高炽的位子岌岌可危 , 随时有被撸掉的风险 。
朱棣的问话也给了杨士奇一个选择的契机:背叛还是坚持 。
杨士奇并不用虚构出朱高炽不法的事情 , 他只需要揣摩上意 , 隐晦地暗示一下太子确实有失职的行为 , 就能保住自己 , 同时又为朱高煦夺嫡立下大功 , 立即就能改换门庭 。
如果坚持说太子没有过错 , 那就等于说朱棣眼瞎 , 明明迎驾来迟 , 杨士奇当面欺君 , 罪加一等 。
是抛弃太子 , 转身投入汉王的怀抱;还是坚持初心 , 不计后果地挽救太子?这是考验人性的时刻 。
杨士奇并不是不知变通的死脑筋 , 犯罪时他知道避风头 , 改朝换代时他愉快的接受了朱棣 , 但这不是说他就是个见风使舵的墙头草 。
杨士奇一生做事只认一个道理:这事对不对 。
只要认准是对的事 , 他就会百折不挠 , 义无反顾 。
太子并没有明显的过错 , 你是皇上也不能让我说违心的话 , 杨士奇选择了坚持 , 既然太子没错 , 就有责任为他战斗到底 。
【爱历史】博古守正杨士奇,非科举出身,怎么做到宰辅成为著名“三杨”之一
文章图片
可是接下来又是考验智慧的时刻 , 迎驾来迟的小失误是有目共睹的 , 如何能挽救太子呢?
饱读诗书的杨士奇在一瞬间想到了对策 , 他决定用自己献祭 。
杨士奇回答道:“太子仍然和以前一样孝敬 。 凡是这些迟迎的事情 , 都是臣等的罪过 。 ”
说完 , 杨士奇一脸坦然 , 准备迎接下狱论罪的命运 。
杨士奇的回答出乎朱棣的意料 , 他为太子有这样忠诚而机智的手下惊到了 , 开始考虑自己的反应是不是太激烈了 , 并打算赦免杨士奇的罪责 。
朱高煦立马坐不住了 , 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怎能不把握住 , 他立即授意他的心腹上疏弹劾不该赦免杨士奇 。 朱棣又动摇了 , 他再次下令把杨士奇下狱 。
杨士奇让朱棣稍微冷静了一下 , 但太子的警报还没有解除 。
这时另一个人很及时地出现了 , 又是金忠 。
当初朱棣立太子时 , 金忠并没有表明立场 , 而是把皮球踢给了解缙 , 这让他很好地隐藏了自己 , 给朱棣造成了他是中立派的假象 。 立朱高炽为太子后 , 朱棣将金忠派到南京 , 职责之一就是监视朱高炽有无不轨之心 。
金忠和姚广孝、袁珙一样 , 是为朱棣做出特殊贡献的人群 。 靖难时 , 他始终跟随在朱棣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 如果说朱棣的参谋本部设在北平 , 那么金忠就是北平派出到前线的联络参谋 。
显而易见 , 金忠背后站着的是姚广孝 , 他们都是太子党 。
【爱历史】博古守正杨士奇,非科举出身,怎么做到宰辅成为著名“三杨”之一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