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预警】除了三星堆黄金面具,我大中华还有这些绝美的黄金工艺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这个4月,神秘的三星堆黄金面具刷屏全网!出土的金面具虽只有半张,其制作工艺相当精湛。面具宽约23厘米,高约28厘米,由金块锤拓而成,非常厚,可独自立起。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个面具竟然“有眉骨,还是突出来的”,专家推测:若能发现完整的黄金面具,将是国内发现的同时期最大的黄金面具、最重的金器。
【多图预警】除了三星堆黄金面具,我大中华还有这些绝美的黄金工艺
文章插图

1萌芽时期的金器在四川地区,金沙遗址出土了中国商周时期遗址中数量最为丰富的金器。发掘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大量黄金制品,既是古蜀人精湛的金器加工工艺的体现,也是古蜀祭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黄金面具、黄金冠带、金箔虎形饰、金喇叭形器等等,足以说当时的古蜀人视金为尊贵的象征,以金器通天礼地。
【多图预警】除了三星堆黄金面具,我大中华还有这些绝美的黄金工艺
文章插图
3000多年前,在古蜀国同时代的中原商文明时期,中国金器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黄金制品器形较小,纹饰简单,甘肃省玉门市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金耳环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金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黄金逐渐成为社会地位和财富的重要象征。黄金制品的类型更加丰富,除首饰、佩饰、车马器、兵器及货币外,还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黄金器皿。待秦汉统一中原,金器更成为帝王贵族彰显皇权的心头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方输入的黄金数量大增,为中国金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隋唐时期金器的繁荣正是各种黄金文化在中原大地激荡碰撞的结果,唐代金器逐渐于唐中期以后完成了金器的中国化过程。唐代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金器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黄金制品在宋代逐步走向民众化、商品化、多元化。
【多图预警】除了三星堆黄金面具,我大中华还有这些绝美的黄金工艺】中国黄金文化和黄金工艺的发展在悠长的历史进程中日益精进,在造型、技术上不断突破传统,将多种文化完美融合,自由创新,成就了如今令我们惊艳不已的黄金收藏。
【多图预警】除了三星堆黄金面具,我大中华还有这些绝美的黄金工艺
文章插图
太阳神鸟金箔是研究商周时期古蜀先民金器制作工艺、青铜文明以及深层次的意识形态的重要文物宝藏。金质,整体为圆形,厚度均匀,极薄。图案分为内外两层,均采用镂空的方式表现。整器采用捶揲、剪切和打磨等多样加工手法,正面打磨光亮,背面未经打磨,较粗糙。内层图案好似空中旋转不停的太阳。外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它们等距分布于内层太阳的周围,引颈伸腿,展翅飞翔。首足前后相接,向着同一方向飞行。
战国时,随着黄金冶炼技术提高及民族间迁徙交流增多,金器的制作工艺与造型艺术达到新的高度,错金与鎏金技术诞生。错金工艺实际上是镶嵌工艺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形式。一般是把金片、条、丝镶嵌到其他质料的器物中,然后用厝石打磨光滑,起到装饰的作用。用隐嵌的技法,形成图案,改变以前铜器模铸纹饰的单一,显得器物纹饰内容更加丰富、活泼。从目前出土的错金器物来看,在战国时期秦人已经十分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技术。错金的器物类型多种多样,工艺手法细腻、精致。
【多图预警】除了三星堆黄金面具,我大中华还有这些绝美的黄金工艺
文章插图
【多图预警】除了三星堆黄金面具,我大中华还有这些绝美的黄金工艺
文章插图
【多图预警】除了三星堆黄金面具,我大中华还有这些绝美的黄金工艺
文章插图
不仅容器、带钩、兵器等使用“错金错银”,在车器、符节、铜镜和漆器的铜口、铜耳等处,也大量使用精细的“错金错银”纹饰。但这种工艺制作复杂,材质昂贵,所以当时也只有贵族才能使用。
【多图预警】除了三星堆黄金面具,我大中华还有这些绝美的黄金工艺
文章插图
著名的西汉错金博山炉就是用了这种“错金错银”的工艺。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高26厘米,足径9.7厘米。由炉座、炉盘、炉盖三部分组成。三部分为分别铸造,再把炉座、炉盘铆合在一起。炉盘与炉盖作子母口,方便开合和放置香料。其炉身似豆形,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
【多图预警】除了三星堆黄金面具,我大中华还有这些绝美的黄金工艺
文章插图
鎏金工艺能使用少量的黄金敷于整个器物表面,东周时期秦人很少使用传统的金箔,更多的使用鎏金工艺装饰器物。
【多图预警】除了三星堆黄金面具,我大中华还有这些绝美的黄金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