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疯狂过后,AI芯片走下神坛( 三 )


“我去看了他们的团队 , 当时整个行业能够形成方案的企业很少 , 他们有方案、团队好 , 我很想投他们的天使轮 。 ”当时的AI芯片炙手可热 , 曾浩燊稍稍晚了一步 , 2016年的春节刚过 , 深鉴科技就拿到了高榕资本和金沙江创投的天使轮融资 , 共500万美元 。
新企业层出不穷 。
【#全天候科技#疯狂过后,AI芯片走下神坛】中兴通讯的芯片设计总监陈宁也感受到了这一波浪潮 。 2014年 , 他找到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校友田第鸿 , 共同创建了云天励飞 , 研发安防领域的AI芯片 , 很快 , 他们与华为和深圳龙岗区共同打造的安防项目“深目”上线 , 协助公安破案、寻人 。
地平线、云从科技、寒武纪、肇观电子等等 , 无数AI芯片企业在2015至2016年成立 , 分别向通用型AI芯片、AI视觉等领域发展 , 他们的创始人大多来自中科大、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 , 拥有着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工作背景 。
很少有一个风口 , 聚集了如此多的“高精尖” 。
同样在这前后 , 蓝宝王身边的同事 , 有不少人被“挖”或主动跳槽去了新兴的AI芯片企业 , 工资翻倍 , 前景可观 。 他所在的芯片原厂 , 也成立了自己的AI芯片研发部 , “都认为不跟进就落后了 , 所以很多传统的芯片企业也在组建自己的AI芯片部门 , ”蓝宝王记得 , “我们的AI部门有十几个名额 , 很多人都想去 , 觉得是加入了一个前沿领域 。 ”
这阵风口的高光时刻 , 是寒武纪与华为的合作 。 在寒武纪推出首款AI处理器Cambricon-1A之后不久 , 华为与寒武纪合作 , 并将后者的AI处理器IP整合进手机处理器麒麟970中 , 两者共同推出了“全球首款集成AI处理器的手机芯片” 。
这是一场“名利双收”的合作 , 不仅奠定了寒武纪在AI芯片行业的龙头地位 , 而且在2017年和2018年 , 华为分别为其带来了771万和1.14亿元营收 , 占其总营收的98.34%和97.63% 。
3
来自巨头的挤压
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也正在风口中滋长 。
当蓝宝王所在的公司新增AI芯片研发部时 , 无数传统芯片大厂 , 同样新增了这一研发方向——相比创业者 , 巨头们可能会迟到 , 但他们不会缺席 。
华为在麒麟970、980两代CPU中采用寒武纪IP的同时 , 也在争分夺秒地研发自有AI芯片 。 终于 , 在2018年10月的华为连接大会上 , 华为向外公布了“达芬奇计划” , 宣布布局消费终端、公有云等五大类AI应用场景的同时 , 首次发布了应用于云端的AI芯片昇腾910和应用于边缘计算的昇腾310 。
当然 , 不是所有的大厂都成功进军 。
例如蓝宝王的公司 , 热热闹闹地成立了人工智能部门后 , 几乎没了下文 , “开始主要是做预研 , 尝试看能不能用到我们自己的芯片上 , 后来发现很难落地 , 慢慢就不再投入了 , ”在他的印象中 , 这个部门已经“名存实亡” , 当时大多数加入该部门的同事 , 现都已转岗或离职 。
但华为在自研芯片上的成功 , 无疑是对寒武纪的一个打击——2019年 , 华为在中端处理器麒麟810上试水“达芬奇架构”的AI处理器之后 , 结束了与寒武纪的合作 。 同年 , 华为给寒武纪带来的营收骤降至6365万元 , 占总营收比例仅14.34% 。
#全天候科技#疯狂过后,AI芯片走下神坛
本文插图
寒武纪与华为的恩怨纠葛在芯片行业中成为一个经典案例 , 被人热议 。 “其实 , 可能在签合同的那一刻 , 寒武纪就能够预料到这样的未来了 , ”一位资深从业者分析说 , “他们其实是没有选择的 , 日后回顾 , 带来几千万营收的客户突然没了 , 很难看;但放在当时 , 没有创业公司能拒绝这样的订单 。 ”
比起大公司 , 创业公司很难“挑选客户” , 他们往往比客户弱势许多 。 前述从业者将创业公司可能面临的客户分为三类:其一 , 促进产品成熟 , 但不给钱;其二 , 不给钱 , 但能够带来其他客户 , 例如共建生态;其三 , 带来营收 。 “能满足其中一个 , 已经是好客户了 , 很难奢求更多 。 ”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