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疯狂过后,AI芯片走下神坛( 二 )


“很多AI芯片的创业公司 , 对下游的需求和沟通方式并不熟悉 , ”某头部AI芯片企业的资深工程师章渝认为 , “多数初创企业经常是从硬件角度做 , 不考虑软件感受 , 缺乏可编程性 。 经常出现和下游企业没有共同语言 , 难以达成共识的现象 。 ”
这些在成熟度上有所欠缺的产品 , 却同样需要在市场上与英伟达等国际大厂的产品一同竞争 , “技术没优势、品牌没优势 , 最多就是价格便宜些 , 可企业客户看重的远不仅是价格 。 ”章渝感慨 。
“落地难”的原因有无数个 , 例如芯片研发比AI语言的更迭速度慢 , 当芯片面市时 , 其采用的AI语言可能已经过时了;再例如 , 很多人将AI芯片的落地希望寄托于自动驾驶 , 但这是一个至今尚未爆发的市场 。
2018年 , 深鉴科技被美国的赛灵思收购 , 后者是深鉴科技的A轮投资方和芯片底层架构提供者 。 深鉴科技与云天励飞、寒武纪和地平线共同被称为“天寒地鉴”的中国AI芯片四小龙 , 因而 , 这一收购在行业内引起高度关注与讨论 。
#全天候科技#疯狂过后,AI芯片走下神坛
本文插图
当时 , 在众多对收购事件战略意义的分析声音中 , 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魏少军表达了另一个声音:AI芯片即将迎来挫折期 , 大部分创业者将变成“先烈” 。 其观点暗指 , 企业被收购是一个更为稳妥的方向 。
“深鉴被收购可以说是很好的结果 , 一举解决了资金和商业化的问题 , ”曾浩燊分析说 , “到了2020年 , AI芯片企业就很难过了 , 大多数还是很缺钱 , 但他们已经发展至一定体量 , 融资比较难、被收购更难 , 在这样一个瓶颈期 , 最关键的是找到钱 。 ”
寒武纪不是唯一一家正在计划上市的AI芯片企业 , 在其提交招股书的一星期之后 , 云天励飞宣布完成近10亿人民币的Pre-IPO融资 , 预计不久后也将冲刺IPO 。
他们代表了这个行业中头部企业的现状 , 有能力的企业 , 在尝试传从公开市场上募集更多资金 , 度过“钱荒”;而在他们背后 , 更多中小AI芯片企业 , 或将在多重困境下“死去” 。
2
那一年 , 风来了
章渝承认 , 在5年前 , 他并没有预计到今天AI芯片企业的窘境 。
那时 , 他离开英伟达 , 加入现在这家颇被看好的AI芯片企业时 , 心里为自己总结了跳槽的三个原因:好玩、能赚钱、做一件伟大的事 。
“一件伟大的事” , 章渝自嘲地笑了笑 , 如今的他对此已不再抱有期望 , 但在那一年 , 他是真心相信的 。
“很多人都对AI芯片抱着很高期待 , ”曾浩燊回忆说 。 他也曾是一名芯片从业者 , 并创立过一家嵌入式软件公司和两家移动互联网企业 , 正是在AI芯片迎来风口的那一年 , 他转型成为一名投资人 。
借助从业者的敏锐嗅觉 , 当时他和章渝一样 , 相信这个领域大有可为 , “起初 , 我们相信AI芯片的底层架构是和以前的芯片不一样的 , 不是X86、ARM这些 , 会有一个新的架构 。 新架构可以成就一批新企业 , 这个领域的空间是很广阔的 。 ”
人们信心满满 , “中国的英特尔”、“代替英伟达” , 种种目标被写在商业计划书里 , 被从业者挂在嘴边 。
2015年 , 是整个国产芯片的春天 , 被从业者称为“大基金”的国家千亿级芯片产业扶持基金刚刚成立 。 钱和人都涌了进来 , 芯片设计企业的数量更是突飞猛进 , 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的统计中 , 2015年 , 国内拥有736家芯片设计企业 , 一年后 , 翻倍至1362家 。
#全天候科技#疯狂过后,AI芯片走下神坛
本文插图
AI芯片是其中最受追捧的一个领域:这是一个全新方向 , 尚无巨头的加入 , 正是创业者们的好机会 。
曾浩燊兴致勃勃 , 作为团队中专注半导体投资的投资人 , 他看了不少AI芯片项目 , 对还在酝酿中的深鉴科技产生了兴趣 。 当时 , 深鉴科技的创始人CEO姚祺才即将大学毕业 , 他放弃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Offer , 在导师汪玉的支持下 , 开始了这次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