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刘邓刚到大别山,主席电示:派3个旅去路西。刘伯承:时机未到( 五 )


刘伯承观察敌人的情况 。 看来敌人不像固守待援的样子 。 因为敌人的援兵只有从天而降 , 从地面上是怎么也来不及了 。 敌人匆忙地埋锅造饭 , 准备明天突围 。 当然 , 老蒋会有反应 , 因为老蒋此刻正在庐山 , 四十军和八十二师的命令是他下的 , 自然不能坐视不顾 。
刘伯承走回司令部 。 李达参谋长打开地图 , 人们围上去 。 明天是关键的一天 , 从今天情况分析 , 敌人战斗力相当的强 , 火力很猛 , 攻击力也不弱 。 第一次攻击受阻之后 , 很快组织起第二次攻击 , 炮兵很快调上来和步兵协同作战 。 都表明敌人急迫的心情 。 必须充分了解敌人的实力和心理状态 。
李达说:“必须迅速解决战斗 。 以一旅、二旅、中原独立旅八个团的兵力 , 于二十七日拂晓后 , 割裂清水河村和高山铺的敌人 , 尔后总攻清水河 。 以一纵十九旅从牛角坨出击 , 占领父子坳 , 切断高山铺敌人的退路 , 尔后协同六纵攻击高山铺 , 十六旅于二十七日前赶到高山铺以南 , 协助歼灭八十二师 。 命令陈再道推进到广济西北之许家坪 , 推进到凉亭河 , 准备扩大战果 。 ”
刘伯承点头 , 按这个方案布置 。 部队迅速赶到指定地点 。 把外围部队调过来 , 控制在战场附近 , 下达命令 。
刘伯承在屋子踱起步来 。 遇到这种情况 , 别人就不来打扰司令员了 , 因为司令员要考虑问题 。 这个部署 , 是我方的打算 , 刘司令员还在“替敌人着想”:敌人手下有五个团的兵力 , 固守待援是死路一条 , 突围是上策 。 向东突围 , 已经尝试了一天 , 突围不成 , 那就掉头往南 。 只有这两条路可走 。 刚才看到敌人的性口都没有下鞍架 , 这是走的迹象 。 但是防我攻击 , 做了防御工事和火力配备 。 如果我先敌行动发起攻击 , 伤亡必大 , 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 敌人不会束手待毙 , 那就等敌人先行动 。 四十军也是北方兵 , 一直在河北平原上作战 , 和我同样不习惯山地水田作战 , 在这样情况下 , 守的一方有利:居高临下 , 以逸待劳 。 敌攻我守最为相宜 。
【历史故事】刘邓刚到大别山,主席电示:派3个旅去路西。刘伯承:时机未到
文章图片
他一边思考一边说:“我目前装备差 , 火力减弱 , 发动进攻于我不利 。 ”李达问:“我们部署变动不变动?”
刘伯承说:“部署不变 。 把先发制人改为后发制人 , 部队就地待命 , 以便适时出击 。 ”
张华明白司令员的意思 。 四围没有敌情 , 不必以强攻来增加伤亡 , 何况部队疾病减员已经很大 。 司令员这一措施是英明的 , 经过深思熟虑 , 知彼知己 。 一切决定时间、地点和条件 , 也决定于指挥员的聪明指挥 , 没有这一切会丧失一切有利的条件 。
天明 , 敌人同时向洪武垴和马骑山两个高地 , 发起了猛烈地攻击 。 从高山铺到清水河大路上 , 摆满敌人的辎重 。
刘伯承看到这一情况 , 向杨勇说:“坚守阵地 。 以火力杀伤敌人 , 同时把预备队隐蔽前移 。 ”他指着马骑山说:“昨天敌人猛攻洪武垴 , 是为了夺路前进 。 但是没有成功 , 所以又有了新的企图 。 但是敌人的行动暴露了他控制马骑山、掩护他向西南逃跑的意图 。 攻击洪武垴是佯动 , 为转移我的注意力来分散我的兵力 。 立刻通知张才千 , 敌人可能从他那里突围 。 要做好准备 。 ”又要通王近山电话:“敌人可能从西南公路上逃跑 。 ”说完 , 司令员看表 , 向李达说:“命令各参战部队 , 准备好 , 待命出击 。 ”
刘伯承向张华说:“‘一鼓作气 , 再而衰 , 三而竭 。 ’敌人考虑了一夜 , 统一了思想和行动 。 鼓足勇气发起攻击 , 以求一退 。 这时我坚守阵地 , 避其锐气 , 待敌人攻势受挫 , 我再以盛气临之 , 击其惰气 。 ”
【历史故事】刘邓刚到大别山,主席电示:派3个旅去路西。刘伯承:时机未到
文章图片
刘伯承一夜没有合眼 , 审慎周密 , 考虑着最佳方案 。 这一仗打好 , 震动必大 , 对大别山人民和军队关系重大 。 借痛打老蒋而向老蒋要时间 , 并要以很少的代价取得这一成果 。
敌人开始以猛烈的炮火轰击 , 尔后是流水似的机关枪声 。 密集的机关枪持续射击的时间 , 就是敌人步兵从冲锋出发地到达我阵地前沿所需的时间 。 刘伯承专心地聆听着 , 一面不时看表 。 他向杨勇一再问敌人攻击的情形 。
杨勇报告:“敌人火力很猛 , 步兵攻击动作不如昨天 , 迟迟疑疑 , 攻而不猛 。 ”
司令员又问王近山:“看得见高山铺的情况吗?注意敌人的动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