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微信公号」敞开吃,中国粮食产量还有上升空间吗?科学家:只要不怕胖

小小一粒粮食 , 牵动百姓神经 。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在四月初警告 , “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 , 预计4月至5月就会出现粮食供应危机 。 ”而在G20农业部长会议特别会议上 , 一份联合声明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 “农业劳动力流动和投入品供应所遭遇的冲击将很快对粮食生产构成严峻挑战 , 危及所有人的粮食安全 。 ”
在粮安问题成全球性挑战背景下 , 中国如何端稳自己的饭碗?
4月17日 , 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 , “保粮食能源安全”位列其中 。 粮食安全 , 事关国计 , 更是民生 , 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 疫情冲击下 , 查点“粮仓” , 回复疑问 。
「科技日报微信公号」敞开吃,中国粮食产量还有上升空间吗?科学家:只要不怕胖
文章图片
国人每年会消耗多少粮食?今年小麦够吃吗?藏粮于技 , 我们还有多少“绝招”挖掘粮食潜力……近日 , 就粮食安全问题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了部分专家 。 专家们认为 , 我们粮库满满 , 不必要抢粮、囤粮 。 我们有足量的生产能力和储备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
粮食进口受限引发抢购现象 , 专家怎么看?
不必要抢粮、囤粮 , 只要不怕胖 , 尽管敞开吃 。
“从我们目前拥有的科技水平和研究成果来说 , 我们是不会存在粮荒的 。 ”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人员独家专访时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给出了答复 , “中国不会出现粮荒 , 但的确应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 ”
“中国不缺粮” , 这也是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的众多专家的共识 。
“大家重视粮食是好现象 , 但在疫情阶段 , 大家不必慌张 。 ”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 , 他培育的“百农矮抗58”被称为“黄淮海第一麦” ,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 , 就有1个来自他培育的小麦品种 。
对于粮安问题 , 茹振钢教授非常自信 , “我们的国家存粮还是比较多的 , 我们的粮食生产能力非常强 。 ”
「科技日报微信公号」敞开吃,中国粮食产量还有上升空间吗?科学家:只要不怕胖
文章图片
茹振钢的底气 , 来源于科技 。 他表示 , “藏粮于技 , 我们的技术在进一步地提升 , 我们每年小麦的正常产量是1亿3300多万吨 , 这个基本上就保证了国人的需求 。 ”
在茹振钢看来 , 国家每年进口小麦在300万吨到350万吨之间 , 占我们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左右 。 他强调 , “这个(占比)不大 , 国外的粮食市场(波动)对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不构成威胁 。 ”
“我们有足量的生产能力和储备能力 。 我们粮库满满 , 国家有粮 , 心中不慌 , 不必要抢粮、囤粮 。 ”茹振钢幽默地说 , “只要不怕胖 , 尽管敞开吃” 。
中国人每年会消耗多少小麦?今年小麦够吃吗?
两个关键因素决定了今年还是丰收年 。
眼下 , 全国多地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 , 抢抓农时开展春播 。
茹振钢认为 , “从我国水资源分布和光照资源分布上来讲 , 整体上 , 吃稻米的占60% , 吃小麦的占40% , 那么就是要有约6亿人吃小麦 , 这个每年的需求量大致是在1亿3000万吨左右 。 ”
“今年小麦够吃吗?”按照他的估算 , 我国每年的小麦产量大致是在1亿3340万吨左右 , 这个数量基本上能够保证国人的需求 。 据了解 , 去年我国小麦总产量是1亿3359万吨 , 是一个丰收年 。
尽管受到疫情冲击 , 但茹振钢有信心 , “今年还是一个丰收年” 。
他向采访人员分析 , “之前已经奠定的基础较好 , 冬季温暖 , 积温高 , 给小麦生长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 而今年的穗头大、穗子多 , 这已成为产量构成因素的最关键的内容 。 ”
在“红线”之外 , 如何挖掘“无中生有”的粮食耕种面积?
向一亿亩盐碱地要粮 , 多养活八千万人口 。